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两支主力部队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中央红军此时已减员严重,仅剩一万余人,而由张国焘统率的红四方面军却兵强马壮,总兵力达八万之众。手握重兵的张国焘逐渐暴露出政治野心,他利用兵力优势不断向党中央施压,企图攫取更高领导权,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政治资本。
随着时间推移,张国焘的政治野心愈发膨胀。他公然对抗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甚至提出改组中央军委的荒谬主张,妄图夺取军事指挥权。虽然其阴谋未能得逞,但张国焘仍执迷不悟,最终选择背叛革命道路,投靠敌对势力,与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彻底决裂。
令人唏嘘的是,晚年的张国焘变本加厉,在回忆录中大肆诋毁毛泽东同志。其妻杨子烈偶然翻阅书稿后怒不可遏,痛斥道:你简直丧尽天良!这位曾经的建党元老,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的人生结局又将如何?让我们继续探寻这段历史。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张国焘作为学生领袖崭露头角;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他又是13位代表之一。在党成立初期,张国焘确实为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然而长征途中,他的思想发生剧变,与毛泽东同志产生严重分歧。毛泽东后来回忆,与张国焘的斗争是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
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懋功会师本应是转机,却因张国焘的野心演变成新的危机。当时红四方面军将士初见衣衫褴褛的中央红军时,无不震惊——这支英雄部队竟只剩下万余人,连一门山炮都没有了。
张国焘非但不施援手,反而借机要挟。在与周恩来交谈时,他言语间充满轻蔑与野心。为顾全大局,党中央不得不做出让步,任命他为红军总政委。但张国焘得寸进尺,公然反对北上方针,导致红军分裂。后来军事失利迫使他北上会师,却仍拒不认错。
令人意外的是,毛泽东同志宽宏大量,仍安排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但张国焘在1938年借祭黄帝陵之机叛逃投敌,连妻子都蒙在鼓里。投靠国民党后,他并未获得重用,最终流落香港。为谋生计,他先是办杂志失败,后又撰写回忆录诋毁毛泽东,遭到妻子痛斥。
晚年移居加拿大的张国焘生活窘迫,1976年中风后更是一蹶不振。在多伦多寒冷的养老院里,这位曾经的革命者于1979年12月3日在病痛中离世,走完了充满争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