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清朝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原本是位武艺超群的猛将,却在39岁的壮年突然离世。他的死亡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是遭人暗算的宫廷阴谋,还是与他放纵奢靡的生活作风有关?
那年冬天格外寒冷,顺治七年十一月,身体不适的多尔衮决定出城打猎散心。他带着大批随从离开北京城,策马奔向千里之外的猎场。起初他还能勉强支撑,只是偶尔咳嗽作呕,并未在意。但随着队伍在刺骨寒风中艰难前行,他的病情越来越重。
随从们多次建议回京医治,都被多尔衮厉声呵斥。这位固执的摄政王对自己的病情不以为然,坚持要继续前行。当他们行至山西大同一带时,多尔衮已经虚弱到只能勉强骑在马背上。随从们不得不改用毡帐抬着他赶路,靠炭火为他取暖续命。
十二月初七,狩猎队伍终于抵达喀喇城。此时的多尔衮已经奄奄一息,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了。随从们将他安置在驿馆,找来当地医生诊治。可惜为时已晚,两天后的深夜,这位权倾天下的摄政王就在简陋的驿馆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多尔衮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17岁起就跟随兄长皇太极南征北战。虽然战功赫赫,但连年征战也给他的身体留下了严重的内伤。加上他天生体质偏弱,健康状况一直不太理想。
掌握大权后,多尔衮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放纵自己。他热衷于搜罗各地美女,后宫佳丽如云,其中不少还是近亲。更过分的是,他还强迫朝鲜进献公主。面对这位权臣的淫威,朝鲜王室不得不精心挑选数十名绝色女子送往北京。
多尔衮对美色的追求近乎疯狂。他经常以打猎为名远赴边疆,强娶当地异族女子。这些女子大多是被征服部落的贵族之女,成为他炫耀武力的战利品。如此荒淫无度的生活,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曾经那个骁勇善战的将军,如今变成了一个被酒色掏空的病秧子。权力的巅峰反而成了他健康的低谷,昔日的英武之气早已荡然无存。
作为实际掌权者,多尔衮连小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他对朝鲜美女的执念尤其强烈,多次逼迫这个附属国进献佳丽。当时朝鲜处于半殖民地状态,面对强权只能忍气吞声。
朝鲜王室不敢违抗命令,只能精心挑选最出色的女子送往北京。这些女子中有宫廷贵女,也有才貌双全的歌姬,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美人。她们身着华服,佩戴珠宝,却掩不住眼中的哀伤。
多尔衮亲自挑选中意的女子纳入后宫,这些可怜的女子只能含泪接受命运的安排。朝鲜美人的加入让多尔衮更加沉溺酒色,她们出众的容貌和优雅的举止让这位摄政王沉迷不已。
到了顺治七年春天,多尔衮的身体明显开始走下坡路。这位曾经生龙活虎的猛将,渐渐显露出衰弱的迹象。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不但不注意调养,反而更加沉迷于危险的狩猎活动。
以他当时的权势地位,本可以安心休养。但他偏偏选择用放纵的生活方式来排解烦闷。每当身体不适,他不是静养调理,而是立即组织大规模的狩猎远行。
这种曾经让他精神振奋的活动,现在却成了催命符。年近不惑的多尔衮已经不复当年勇猛,在恶劣环境中长途跋涉只会加重病情。更糟糕的是,他完全拒绝太医的建议,对任何治疗都嗤之以鼻。
就这样,当顺治七年冬天来临时,卧病在床的多尔衮仍然执意要去喀喇城打猎。在这次最后的远行中,他的病情急剧恶化,最终客死异乡。这位叱咤风云的摄政王,就这样死在了自己最爱的猎场上。
回顾多尔衮的一生,从17岁开始就征战沙场,身上伤痕累累。掌权后又纵情声色,不知节制。到了顺治七年冬天,他明知身体每况愈下,却仍要冒险远行,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从离开北京开始,他的病情就不断加重。咳血、呕吐、虚弱到需要人抬着走,但他依然拒绝治疗。到达喀喇城时,当地医生已经回天乏术。十二月初九深夜,他在破旧的驿馆中孤独离世,年仅39岁。
这位生前呼风唤雨的权臣,死时却如此凄凉。他的早逝并非意外,而是多年征战伤病、纵欲过度、讳疾忌医共同导致的结果。如果他能及时醒悟,注意调养,或许不会英年早逝。但权力蒙蔽了他的双眼,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