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动荡,各路豪强纷纷割据一方。当时,刘备在徐州之战中败于曹操,几经辗转,最终投奔了荆州的刘表。正是在荆州这片土地上,刘备遇到了被世人尊称为水镜先生的隐士司马徽。
这位隐士虽然隐居山林,却有着过人的智慧。刘备深知其才能,多次诚恳地邀请他出山相助。然而淡泊名利的司马徽婉拒了邀请,转而向刘备推荐了两位奇才:诸葛亮和庞统。他意味深长地说: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定天下。但令人好奇的是,为何司马徽没有推荐同宗的司马懿呢? 首先,当时司马懿并不在荆州。作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的公子,司马懿出身显赫,才华横溢。而当时的刘备不过是个四处投奔的落魄诸侯,两人身份悬殊。即便司马徽推荐,心高气傲的司马懿恐怕也不会屈就。要知道,刘备请诸葛亮都需三顾茅庐,要请动司马懿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司马徽对诸葛亮知根知底。诸葛亮和庞统都是他的得意门生,他对诸葛亮的才能有着充分的了解。推荐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才,既能确保不辱没自己的名声,又能在刘备面前展现识人之明。况且诸葛亮当时正在荆州隐居,也一直在寻找明主以实现抱负。这才有了后来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虽然当时还有徐庶、石广元等才俊,但在司马徽眼中,他们都无法与卧龙、凤雏相提并论。事实证明,在诸葛亮和庞统的辅佐下,刘备很快崛起,建立了蜀汉政权,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再者,虽然司马徽与司马懿同属司马家族,按辈分司马懿是他的侄子,但两人素无往来。司马徽对这位侄子的才能并不了解(不过从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均无功而返来看,司马懿的才能或许更胜一筹)。当然,这位睿智的隐士不推荐司马懿,或许另有深意。也许他早已预见天下大势终将归于司马家族。这其中玄机,就留给后人评说了。各位读者,你们对此有何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