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原本形势一片大好,最终却功败垂成,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马谡失守街亭。当时马谡负责镇守这个战略要地,却犯下致命错误——他不仅违背了诸葛亮当道扎营的明确指令,还一意孤行地拒绝了副将王平的正确建议,执意将军队驻扎在山上。结果魏国名将张郃抓住这个破绽,切断蜀军粮道,导致街亭失守。这个重大失利让魏军得以长驱直入增援陇右,诸葛亮不得不仓促撤军。
事后诸葛亮严惩马谡,不仅因为街亭失守导致北伐功亏一篑,更因为马谡在战败后竟然畏罪潜逃。直到被抓回军中,诸葛亮才将其处死。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对参战将领的处置非常公正:除马谡外,失职将领张休、李盛也被处死;黄袭等人被剥夺兵权;而当时提出正确建议,并在败局中临危不乱、用疑兵之计吓退张郃、成功收拢残部的王平,则获得提拔重用,被封为参军、讨寇将军,并赐亭侯爵位。
诸葛亮还展现出了难得的担当精神。他主动上表自请处分:臣明察不明,用人不当,按《春秋》之义,主帅当负其责。请自贬三级,以儆效尤。最终他被降为右将军,但仍代理丞相职务。这一系列处置充分体现了诸葛亮赏罚分明、责己严而待人宽的为政风格。
可以想见,如果马谡严格按诸葛亮部署行事却仍遭败绩,诸葛亮绝不会让他当替罪羊,而会将主要过失归于自己,对马谡最多也就是降职或免职处理。这段历史充分展现了诸葛亮既坚持原则又通情达理的统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