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虽然只在位短短三年,六岁便宣告退位,但他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始终为人所津津乐道。溥仪的人生轨迹与历代亡国之君截然不同,他恰好处在封建帝制与近代社会的历史转折点上。
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火彻底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次年2月12日,在隆裕太后的主持下,清廷颁布了著名的《退位诏书》,年幼的溥仪正式结束了他的皇帝生涯。值得玩味的是,由于《清室优待条件》的签订,溥仪及其皇室成员得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每年还能获得民国政府高达400万银元的巨额津贴。
在深宫之中,溥仪的生活依然保持着帝王般的奢华。御膳房每日照常升起炊烟,各类珍馐美味应有尽有,这笔庞大的开支全部从政府津贴中扣除。然而宫墙之外却是另一番景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各地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1924年,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单方面废除了之前的优待协议,将溥仪及其家眷逐出紫禁城。随同出宫的除了溥仪的两位妻子——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外,还有一批侍奉多年的太监宫女,他们在领到遣散费后各奔东西。
当时宫中还居住着几位前朝太妃。光绪帝的后妃们大多已经离世,唯有瑾妃恰好在溥仪出宫当年病逝于永和宫。剩下的两位太妃——敬懿和荣惠,都是同治皇帝的遗孀,也是慈禧太后的正经儿媳。此时两位太妃都已年过七旬。
敬懿太妃出身满洲正蓝旗赫舍里氏,其父曾任广东雷州知府。据传她容貌出众,肤若凝脂,在众妃嫔中最为貌美,且精通琴棋书画,在宫中威望颇高。荣惠太妃则来自镶蓝旗西林觉罗氏,同样显赫。虽然冯玉祥严禁携带宫中珍宝,但两位太妃早已未雨绸缪,提前将贵重物品转移出宫。
离开紫禁城后,两位太妃并未随溥仪前往天津,而是在北京城北购置了一处幽静的宅院,由几位贴身宫女照料起居。敬懿太妃于1932年安详离世,次年荣惠太妃也追随而去,两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最终都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