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作为九五之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令人艳羡的特权,其中后宫佳丽三千的待遇尤为引人注目。很多人误以为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一妻多妾制。无论男子地位多高,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只能有一位,而且必须门当户对。
作为天下之主,皇帝的后宫规模自然更为庞大。古语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历代王朝在选妃时,首要标准就是秀女的容貌气质,其他条件都要退居其次,关键是要合皇帝的眼缘。然而到了清朝,沿袭千年的选秀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选妃标准与前朝大相径庭。
那么清朝是如何选妃的呢?他们不再以美丑为标准,而是设置了两个特殊条件,还要检查一个关键部位。
一、历代选妃标准演变
选妃制度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当时选秀多在金秋八月举行,从京城及周边地区选拔13至16岁的妙龄少女。汉朝皇帝最看重的是妃嫔的容貌,毕竟是要朝夕相处的枕边人,自然要挑选国色天香的美人。
明朝时期出现过不少贤德的皇后,她们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妃嫔。虽然也注重容貌,但明朝有个特殊规定:参选女子必须出自平民家庭,家境不能过于优渥。这是为了提醒皇帝保持节俭美德,以保大明江山永固。比如明熹宗选妃时,从全国各地挑选了5000名平民美女,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只留下1000人。被淘汰者或容貌欠佳,或手足不够纤细,或声音不够悦耳。可见古代选妃标准之严苛。
二、清朝选秀第一关:查验旗籍
以貌取人的选妃标准在清朝被彻底颠覆。满清入主中原后,虽然积极吸收汉文化,但仍保留了许多满族特色。他们将满人划分为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等级制度森严。
清朝规定,所有妃嫔必须出自八旗贵族。所有适龄八旗女子都必须先参加选秀,未经选阅不得私自婚配,违者严惩不贷。而内务府包衣的女子则大多充作宫女,即便有幸得到皇帝临幸,也因出身低微难以晋升。
三、清朝选秀第二关:考察家世门第
虽然所有八旗适龄女子都有资格参选,但她们的起点却大不相同。八旗内部也分三六九等,妃嫔的位分往往与其家族在朝中的地位息息相关。所谓后宫不得干政只是表面说辞,实际上前朝后宫盘根错节。
出身越高贵的秀女越容易获得皇帝青睐。比如光绪帝的隆裕皇后,不仅出身显赫,还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这样的背景让其他秀女望尘莫及。再如光绪宠爱的珍妃,也是家世显赫、才貌双全的佼佼者。
四、清朝选秀第三关:特殊体检
通过前两关的秀女还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其中最关键的是检查腋下是否有异味。负责检查的嬷嬷会仔细嗅闻,这一关不合格者也会被淘汰。现代医学表明,腋下异味多与汗腺分泌有关,只要注意个人卫生就能避免。虽然清朝选秀不重容貌,但相信皇帝也不会选太过丑陋的女子入宫。从留存的老照片看,清朝后妃大多相貌平平,少有绝色佳人。
结语
深宫高墙内的荣华富贵令古代女子心驰神往,但要踏入宫门却要过五关斩六将。清朝的妃嫔们或许不是倾国倾城,但必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佼佼者。毕竟她们代表着皇家的体面,自然要经过最严格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