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蒋介石与冯玉祥堪称军政界的双雄。作为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掌控着中央军权;而冯玉祥则坐镇西北,麾下四十万精锐之师,被世人尊称为西北王。
这两位枭雄最初分属不同阵营。彼时蒋介石正以黄埔军校为根基,苦心经营自己的军事集团;而冯玉祥早已在西北建立起强大的军阀势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直到第二次北伐战争期间,为共同对抗张作霖的安国军,蒋介石、冯玉祥与阎锡山三人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虽然北伐期间三人合作无间,但最终仍因利益之争兵戈相向。
两大军事集团各具特色:蒋介石麾下五虎将(刘峙、陈诚、顾祝同、蒋鼎文、卫立煌)堪称其左膀右臂;冯玉祥帐下同样有张之江、李鸣中、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等五位得力干将。其中张之江地位尤为特殊,1926年冯玉祥赴苏考察期间,正是由他全权代掌西北军务。而中原大战后,宋哲元更成为西北军余部第29路军的统帅。
两派还各自培养出十三太保这一特殊群体。蒋介石的十三太保(包括戴笠、胡宗南等)多从事情报工作,鲜有真正善战之将。反观冯玉祥的十三太保(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等),个个骁勇善战。抗战期间,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等人更成为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这段历史启示我们:评价军事将领,不仅要看其权位高低,更要看其在民族存亡关头的担当与作为。冯玉祥麾下将领在抗战中的卓越表现,恰与蒋介石十三太保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成为民国军事史上耐人寻味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