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最近不得不承认,特朗普曾经费尽心思想出的打压中国造船业的策略失败了。中国的造船业,占据了全球市场半壁江山,不是那么容易被压垮的。
根据美国智库CSIS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自2024年开始,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的打压并未奏效,反而暴露了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弱势。中国的造船业底气何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造船业早已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玩家,已经成为全球造船的超级大国。
中国造船业的雄厚实力
以2024年为例,中国的商业造船市场份额已经突破了全球的53%以上。相比之下,美国的市场份额仅为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有美国国会的报告直言,中国造船业的规模是美国的200多倍,实际情况可能比这还要夸张。例如,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在2024年就造出了比美国自二战以来所有商船吨位总和还要多的商船吨位。
中国的造船业不仅仅是在商业造船上领先,它也成为中国海军崛起的坚实基础。如今,中国海军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舰艇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虽然整体吨位仍为美国的60%左右,舰艇吨位较小,还需要继续努力,但中国海军的快速崛起已经让美国政客感到担忧。一开始,他们仅仅以“经济安全风险”作为借口,但后来直接撕开面纱,声称中国的商业造船与海军造船相互交织,给美国带来“国家安全威胁”。这无疑是因为他们无法容忍中国的崛起,想要加以阻挠。
美国的制裁措施失败
从2024年起,美国采取了更加激烈的措施,试图打压中国造船业。首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启动“301条款调查”,并持续了一整年。到了2025年4月,美国更是放出了狠招,宣布对中国制造、运营或拥有的船舶征收“惩罚性费用”,预计从2025年10月14日起实施,每艘大货轮的费用可能超过100万美元,且费用逐年上涨。此外,美国国会两党议员还通过了《美国海运服务计划法案》,试图加重对中船集团等“军民两用”造船厂的额外制裁。
这一消息刚一发布,国际航运公司确实有些慌了。为了避免未来可能的制裁,2024年下半年,全球航运公司纷纷将订单转向中国造船厂,短短时间内,中国的船厂接下了全球75%以上的新船订单。然而,到了2025年初,这股恐慌情绪开始消退,国际订单量骤然下降,甚至跌到了50%以下。让人意外的是,虽然有不少船东对美国的威胁有所顾虑,但日本和韩国的船厂订单却基本维持不变,说明问题的关键并非全球需求减少,而是航运公司不敢直接与中国合作,担心遭到美国的制裁。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股恐慌并未持续太久。进入2025年夏季,中国造船厂的订单份额迅速回升,到6月已恢复到65%以上,8月更是飙升至84%。国际顶级航运公司,比如马士基、MSC和CMA CGM,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其实际行动却表明了态度。MSC就通过订单转向中国船厂,单单在2025年7月之前,就向中国船厂下了12艘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占了这几个月中国订单的22%。更令人震惊的是,中船集团的订单在中国船厂的总订单中占比达到40%,与往年相当,甚至更高。
国际航运公司为何选择中国?
那么,为什么这些国际航运公司明知美国的威胁依然选择与中国合作?首先是因为它们信任中国政府。过去,特朗普在关税战和贸易战中曾试图压制中国,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仅没被打垮,反而在贸易战中站稳了脚跟。每次美国宣布打压措施时,中国政府总是立刻反应,坚决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国内的相关行业协会也纷纷发声支持,这让国际航运公司深知,只要中国政府站在背后,美国的制裁并不容易奏效。
其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造船业的硬实力。中国的船舶质量可靠,技术水平高,且性价比极高。美国自己的造船业早已不具竞争力,其船厂工时成本高达98美元/小时,是中国的4.3倍,且新船价格高出中国两到三倍。美国造船业的本土配套能力仅为41%,很多关键设备还需要进口。根据世界航运理事会的统计,美国收取的惩罚性费用最终会导致每个集装箱船的成本增加600到800美元,而美国消费者每年将为此多花费300亿美元。这一账怎么算,航运公司自然明白,因此他们宁愿冒着美国的制裁风险,也不愿放弃中国造船的优势。
中国的反制手段
虽然美国的惩罚性费用将在半个月后正式开始,但中国政府绝不会坐视不管。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有多种反制手段可以应对美国的打压。例如,中国可以通过国际法院起诉美国违反世贸规则,或者调整航运路线,将船只停靠在加拿大或墨西哥港口,再转运到美国,进而影响美国港口的吞吐量。此外,中国还可以提高对美出口商品的价格,将成本转嫁给美国企业。就像之前的贸易战一样,一旦中国反击,美国将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因为美国的造船业已无法复兴,真正被拖累的将是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
美国智库CSIS的报告并没有错。中国造船业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根基深厚,实力雄厚,想要通过简单的打压手段摧毁它几乎不可能。美国特朗普政府那些“毒计”根本不起作用,而后续的制裁措施也无法改变局势。最终,仍然是中国的强大实力为其提供了足够的底气,国际市场的选择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真正造得好、造得值的船,才会成为全球航运公司的首选,而美国的威胁则在这些切实利益面前显得毫无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