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0月31日,战功赫赫的军中战神粟裕大将正式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然而四年后风云突变,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遭到不公正的批判,被错误地扣上极端个人主义的帽子,随后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接受审查。
同年9月19日,组织安排粟裕转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同时兼任党委第一副书记,负责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的岁月里,粟裕始终没有放弃为自己申诉平反的努力,可惜直到1984年去世,这顶帽子依然未能摘除。
令人感动的是,粟裕的老部下张震、王必成等将领始终在为老首长平反而奔走。其中张震将军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粟裕一手培养起来的爱将,张震对老首长怀有深厚的感激之情。两人的缘分要从革命年代说起:红军时期,粟裕在红一军团,张震在红三军团,虽同处革命队伍却素未谋面。
抗战爆发后,两人都在新四军任职,但因各自忙于战事仍无缘相见。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张震调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终于与担任华野副司令员的粟裕相遇。初次见面,两人却如故交。原来张震早就仰慕粟裕卓越的军事才能。粟裕当场考校张震几个战术问题,张震对答如流的表现让粟裕眼前一亮。
1948年部队整编时,粟裕特意将张震留在身边担任参谋长。从此张震跟随粟裕南征北战,参与指挥多场著名战役,军事才能得到快速提升。这对相差七岁的将帅相处如兄弟,粟裕对张震的军事天赋十分赏识。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中,粟裕大胆放手让张震全权指挥。结果张震不负众望,仅用八天就攻克济南城。战后粟裕如实向中央汇报战况,特别推荐了张震的出色表现。
1954年粟裕出任总参谋长时,张震正在南京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升任院长,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特殊时期张震遭受冲击,1968年在南京险些遇难。得知消息的粟裕立即致电周总理,再三恳请保护张震。在粟裕的极力斡旋下,张震得以脱险,住院治疗一个月后,又被粟裕设法调往北京工作,避免了更多磨难。
1992年10月,张震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时机成熟后,他立即推动为粟裕平反。1994年12月25日,《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同时刊发张震与刘华清联名的《追忆粟裕同志》一文,终于为这位开国名将恢复了名誉。这段将帅情谊,见证了中国革命军人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