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疆火焰山从清朝烧到21世纪,损失超万亿!扑灭后被世人惊艳
迪丽瓦拉
2025-10-11 05:31:36
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新疆硫磺沟,有一场地下煤火从1874年一直烧到2003年,足足持续了129年,白白吞掉了超过10亿吨煤炭。

为了扑灭它,几代人想尽办法,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如今火灭了,这片土地却意外获得了新生机。

那么,它到底是怎么扑灭的,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一场烧了130年的地下大火

新疆这片土地下藏着个火龙,从清朝就开始烧,一烧就是一个多世纪。硫磺沟煤田火区覆盖184万平方米,每年要烧掉176万吨煤炭,按当时价格计算年损失近20亿元。129年累计下来,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万亿。

这火是怎么烧起来的?1874年,清军在硫磺沟开采煤炭,用的是最原始的挖掘方法,把煤层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新疆这地方本来就干旱少雨,煤层一接触氧气就开始氧化发热,温度越来越高,最后达到燃点就自燃了。

新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煤火容易形成且难以扑灭。横贯整个新疆的天山把这里分成南疆北疆,经过多次地质运动,原本水平的煤层大多变成了倾斜煤层,很多直接暴露在地表或浅层。这些煤层大多是低阶煤,挥发分和水分含量高,特别容易氧化自燃。

而且,这些煤层有裂隙和断层,就像给火提供了天然的通风口。氧气充足,火势自然越烧越旺。加上新疆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雨水根本浇不灭这种地下深火。火区范围不断扩大,到最严重时覆盖了200平方公里。

当地居民苦不堪言。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220万平方米的草场被烧毁,土壤板结,植被枯死,周围的牧民只能搬家。更别提那些牲畜了,喝了被污染的水经常生病死亡。地表高温破坏了土壤生态,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让本来就干旱的盆地雪上加霜。

百年灭火路上的艰难较量

面对这个火龙,几代人都没有放弃。早期从1874年到1949年,基本没人管得了这事,火区越烧越大。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重视起来。1958年,地质队勘探时正式记录了硫磺沟火区情况,开始进行系统调查。

当时采用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主要是封堵裂隙、灌注水泥浆或泥浆,试图断掉火源的氧气供应。原理很简单,就是把那些漏风的地方堵死,让火缺氧自然熄灭。但地下情况复杂,效果很有限,火还是照烧不误。

1978年改革开放后,灭火技术开始升级。科研人员成立了专业队伍,尝试注氮气置换氧气,开挖隔离带阻断火路,用爆破破坏煤层结构。注氮气的原理是把氮气泵进地下,挤掉氧气,没了氧气火自然就弱了。隔离带就是挖深沟,把火路给断了。爆破是炸碎煤层结构,破坏火源的连续性。

这些方法确实比以前先进,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火区面积太大,地下环境恶劣,工人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温度高的地方能达到几百度,人根本没法靠近,只能靠机械设备远程操作。

到了2000年,国家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把硫磺沟煤田灭火工程列为国家重点工程,投入近亿资金,动员全国顶尖专家参与。这次真是下了血本,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手段。

卫星遥感精确定位火点位置,无人机定期巡查监测火势变化,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结构,红外测温设备评估火区温度分布。有了这些高科技设备,专家们终于能准确掌握地下火情,制定针对性的灭火方案。

最终胜利和意外收获

灭火工程分阶段进行,硫磺沟煤田共有18个子火区,采取逐个击破的策略。先集中力量灭掉相对容易的14个火区,积累经验后再攻克最难的4个。整个过程采用多种方法并用:钻孔注水泥浆封住地下通风口,注氮气降温灭火,开挖隔离带阻止火势蔓延,定向爆破破坏火源结构。

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战,2003年,这场燃烧129年的世纪大火终于被彻底扑灭,保护了15亿吨煤炭资源,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火灭了,硫磺沟却没有变成废地,反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新生机。生态环境开始逐渐恢复,原来烟雾缭绕、寸草不生的山体露出了真面目。

红色的砂岩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醒目,奇形怪状的地貌就像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塌陷区被填平,地表裂缝被封堵,植被慢慢长了出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地下水也不再被污染。

周边农田受益匪浅,土壤恢复肥力后产量大幅提升。水文状况趋于稳定,农民再也不用担心水源被污染。牧民们也陆续回迁,重新在这片土地上放牧。

而旅游业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火焰山本来就因为《西游记》而名声在外,火灭后的真实面貌比神话传说更加壮观。政府顺势而为,把这里建成了国家地质公园和4A级景区。312国道边游客络绎不绝,来看西游记原型场景,拍摄红色山脉奇观,体验独特的地质风貌。

最让科学家振奋的是能源利用的新突破。中国矿业大学的专家们脑洞大开,研发出分布式煤田火区热能提取发电技术。虽然明火灭了,但地下仍然积聚着大量热能,温度比地表高出几十度。通过特制的热电转换设备,可以把这些地热直接转化为清洁电能。

这套设备主要由热量提取系统和温差发电系统组成。热量提取系统通过放入钻孔的铝管和导热介质把地下热量抽上来,温差发电系统利用地下高温和地表低温的温差来发电。整个过程无污染、无噪音,设备体积小,安全可靠。

在大泉湖火区的实验显示,单个钻孔最高发电功率达到2105瓦,100个钻孔每年可产生电能价值147万元。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替代了传统的钻孔注水降温,每年能节约水资源35.8万吨,对缺水的新疆来说意义重大。

如今的硫磺沟,从130年前的地狱火海华丽转身成为集生态恢复、旅游观光、清洁能源于一体的宝地。这场世纪大火虽然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也为人类治理类似地质灾害积累了宝贵经验。

全球还有很多地方的地下煤火在燃烧,每年烧掉约10亿吨煤炭,相当于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八分之一。新疆的成功经验正在向世界推广,为解决这个全球性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揭...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支部队被称为“绝命后卫师”。他们无所畏惧,用血与生命守护着国家的安危...
原创 志... 电影《志愿军之雄兵出击》正在热映,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们火力强悍、自动武器成排使用,似乎始终压着美军打。...
阿根廷接中国订单,美急了,欲清... 最近有一则看似不起眼的新闻:中国被接纳为安第斯共同体(安共体)观察员国。9月30日,在哥伦比亚首都波...
昭义镇一向忠于朝廷,为何反了?... 唐武宗时期所谓的“会昌中兴”,其中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会昌伐叛”——剿灭了刘氏父子的割据势力,重新把昭...
原创 马... 在长沙的东郊,有两个土丘,形状像马鞍一样,因此当地人称之为“马王堆”。这片地方藏着一个千年的秘密,直...
原创 中... 在中东这片历史悠久又错综复杂的土地上,地缘政治从未停止过角力。2025年9月9日,以色列空军突然对卡...
原创 三... 乱世中的美女,往往命运多舛,结局悲惨。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有十位美丽的女性,她们的结局如何呢?...
原创 平... 说实话,以前看万历援朝的故事,总觉得史书里 “猛将” 俩字写得太笼统,直到翻到李如松打平壤的记载,才...
中韩围棋巅峰对决,国手山脉杯决... 2025年10月1日,围棋界上演了三场精彩对决。在韩国全罗南道举行的第11届国手山脉杯世界赛中,中国...
原创 关... 汉水暴涨的寒夜,庞德的尸体在乱流中打转,关羽握着染血的短刀站在堤上,雨水混着血浆顺着须髯往下淌。这场...
被日本强占百年,琉球至今仍举办... 走进博物馆 在阅读本文之前,先点个“关注”,这样不仅方便交流与分享,还能让您获得更深入的参与感,...
原创 周...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30万军民汇聚在这里,共同见证新中国的诞生。100年的...
原创 商... 近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新向港交所递交申请材料,再次冲击上市的消息传来,引发市场和科技界...
原创 张... 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不仅参加了中共一大,还曾是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之一。然而...
原创 苏... 阅读本文前,欢迎您顺手点一下“关注”,这样不仅能方便您之后继续看到类似的文章,也能加入讨论和分享,您...
原创 基... 2025年10月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的非正式场合上表态,反对乌克...
嫁给黑人晚上为什么生不如死 非洲,在许多人心中是一片充满原始魅力的大地——那里地域辽阔、人口稀疏、物种多样,更有地位尊贵的酋长,...
原创 神... 近日,湖南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段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视频中,一位“赊刀人”提着袋子走街串巷,...
原创 参... 俄罗斯国防部近日宣布,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合举行代号为“西部-2025”的战略演习。这是两国2025年...
原创 北... 刘继元(942年—991年),本姓何,北汉世祖刘旻之外孙,北汉睿宗刘钧之外甥、养子,刘继恩同母异父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