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溯前圆园月,咸丰凄零断残垣。西洋楼下生荒草,海宴堂侧遗石龟。怅然惜看几寒暑,掠消枯皇渺渺天。半桥忆念青黛瓦,国人懑恨那拉氏。”——《圆明园思殇》
我们国家的文物发掘、保护以及研究工作,在过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海洋以及内陆水下的文物发掘保护工作相较而言发展得比较晚。首先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古代历史是以及黄河和长江两岸为主要发源地,同样中原也是发展最为繁荣的地区,我们国家的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权更替也是围绕着中原地带为主,沿海地区和高原地区就相对的没有那么的热闹,大家也有所察觉我们国家的古代历史中有关于海洋的历史并不多。
我们国家在古代是农业大国,虽然在沿海地区渔业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对于中原王朝之间的斗争来说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在宋朝之前有关海洋事业的记载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是比较少的。因为文物出现的概率较低,所以有关于海洋下的沉船,遗迹的文物打捞、保护、研究工作也就同样没有受到很好的开展。
明朝时期,远洋探索和东洋倭寇问题的出现,海洋层面的探索和利用才被统治者真正的重视起来。到了清朝末期,统治者们才发现了海洋军事能力的强弱可以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但是为时已晚,虽然经过了数十年的海上军事装备赛跑,但是根据清政府所创下的战绩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成绩如何。同样的,因为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发展模式,海洋和水下的考古工作就一直没有过有效的开展。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公元2003年才有做改观,在那一年我国成功在南海打捞出了“南海一号”的宋代沉船,自此之后相关的水下沉船、遗迹文物发掘、保护队工作才算是步入了正轨。 水下文物打捞工作成绩显著在该领域的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之后,成绩也是非常傲人的,有很多以前未曾知晓的水域中残存着很多的古代沉船,在这些沉船中打捞出众多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文物。有些被发现的沉船上竟然还有着一些意外的惊喜。比如我国东海的一次水下文物发掘工作中发现英国沉船,上面载满圆明园文物,在这被发现的四艘商船上有着众多仍然具有研究价值的圆明园文物。
本来是一件令国人无比高兴的事,但是却被一些不良的英国媒体扫了兴致,这些来自于圆明园的文物,如何被送上的英国商船想必无需多讲,归属权问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对方却要求我们归还。本来就是属于我们国家的历史文物,被英法联军劫掠后上了英国的商船,商船在我国海域沉没,被打捞起来后居然有人要求“归还”。这就好比强盗抢走了宝物,还没走出门宝物就被落下了,后来强盗还找上门来要求归还他落下的东西一样。
这样的行为真的是又好笑有可耻,好在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百年之前的中国了。这些要求“归还”的声音是来自一些英国的媒体,在他们一番自唱自合之后我们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权当是一些小丑媒体的自娱自乐吧。沉船的发现与打捞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沿海渔民可不仅仅只是海上渔业的从事者,而且还是一群有着“海上哨兵”美称的好公民,为保障我们国家的海上领域主权渔民们也是做了一份贡献的。渔民们在那次东海英国商船的发现和打捞工作中也是功勋卓著。在相关海域中,渔民在开展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在水下发现一些沉船,这个现象并不稀奇,因为在特定的航道上经过了那么多年的经商、渔业等用途船只的过往,有沉船出现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那一次不一样,在渔民发现相关船只之后就发现这些船只的外貌特征跟以往出现过得有不同之处,面对这样的状况,渔民们当然是选择上报,于是乎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之后就介入了进来。因为之前就有过一些水下考古工作的开展成功案例,在商议之后,海洋管理局就联系了相关的专家介入调查、探索。在经过了一定的考证之后,船只的身份以及船上物品的身份才得以确认。专家们认定了这些船只就是当年英法联军侵略我国时从北京圆明园运送文物回国的商船,在这四艘已经被发现的商船中发现了众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物。文物和船只的身份得以确认之后,随即开始了相关的打捞工作,众多文物都得到了回收保护,本来这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我国东海发现英国沉船,上面载满圆明园文物的消息传到了一些英国媒体的耳中,他们不但不就火烧圆明园的问题做所反思,反倒是自说自话一般的讨论起了归属问题,我们本来都不想再去回顾那段悲惨的屈辱历史,但是对方却要求我们归还这些文物,还说这些文物的所有权是属于英国的,真的是可笑至极。
圆明园的耻辱过往大家对英法联军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以及攻入北京城肆意抢掠,最终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和焚毁的历史应该并不陌生,但是对他们劫掠圆明园的实际作为并不是很了解,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晚清封建势力弃城而逃,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劫掠和焚毁暴行。其中被英法联军夺走的文物数量高达150万件,这个数据仅仅只是保守估计。其中就包含众多从秦汉时期就保留下来的青铜礼器。各种书画和奇珍异宝。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墨客的作品不计其数。随后又烧毁了这个具有极高建筑历史地位的地方,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根据有过目击经历的在场军官、牧师以及记者描述道:“进入北京城以后的法国人、英国人,士兵还有军官,他们为了夺取这些珍宝,从四面八方涌入圆明园,开始肆意劫掠,因为珍宝太多他们手忙脚乱,带不走的就毁掉。有的人为了争抢宝物相互殴打,甚至还发生过械斗”。在带走宝物和拿取宝物的过程中,太多的东西完全没办法带走,那些人就只得雇佣其他人帮助自己,甚至有的人在经过了这次侵略战争之后,财富多到自己一生都享用不完,其中就包括有着“中国詹姆”之称的赫利思,一位英军的二等带兵官。为了带走自己想要带走的宝物,雇佣了七个壮汉才完成搬运。结语
这段历史是很多国人都不愿意回想的耻辱历史,圆明园如果不遭此劫掠或许如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珍贵的文物,但是悲剧已经发生了,过往不可逆转。那一次水下考古工作的成功为我们重新找回了一些曾经惨遭劫掠的文物,在海底的百年岁月中其实有很多文物已经腐烂了,但是只要还有残存的物品那么就是值得的。这些文物能够有机会在出现在考古研究者的面前和大众的视野中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这件事也在此让我们回想起了这个国家曾经的悲惨过往,也是给我们的一种警醒和激励。
参考资料:《圆明园思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