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期又有新动作。防卫省的专家们向防卫大臣中谷元递交了一份内容极为敏感的报告,提出要放宽武器出口限制、修改防卫计划大纲,甚至明确提及发展核动力潜艇。这些建议一旦被采纳,将对地区安全格局产生不小的冲击。
1、日本借机扩军的意图
这份报告来自防卫省去年设立的“防卫力强化专家会议”,成员都是军事领域的专家,主要任务就是为日本扩军提供方案。报告提交后,中谷元的回应耐人寻味,他虽然口头上说“会积极考虑”,实际上已表现出一定认可态度。结合国际局势,特别是俄乌冲突持续,日本显然想借这一“东风”为自身扩军寻找理由。
报告强调要吸取俄乌战争的所谓“教训”,并提出向所谓“受到威胁的友好国家”转让武器时“不设限制”。这意味着日本将进一步突破现有的出口三原则,把出口限制几乎完全放开,从“和平国家”一步步向“军火输出国”转变。
2、核潜艇计划浮出水面
最引人警惕的是潜艇部分。报告提到,新型潜艇要配备可发射远程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并且“不受传统做法限制”,明确暗示发展核动力潜艇。日本媒体更是直言,未来重点就在核潜艇。
防卫省正在加快修订防卫整备计划,目标是在2027财年前5年内,将防卫预算提高到43万亿日元。这一数字意味着军费支出将创新高。考虑到日本现有的“亲潮”级、“苍龙”级以及“大鲸”级潜艇,常规动力已接近极限。特别是“大鲸”级的排水量超过4200吨,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潜艇,但要继续升级,就必须转向核动力。
3、军事现代化的快速推进
近年来,日本扩军的步伐不断加快。从“加贺”号改装为中型航母,到建造两万吨级的宙斯盾舰;从研发射程1200公里的12式改进型导弹,到引进KC-46A大型加油机,种种举动都显示出其军事现代化战略的全面推进。
在潜艇方面,日本保持着“一年服役一艘”的高效率。到2025年最后一艘“大鲸”级交付后,势必要进入新一代潜艇研发阶段。按照趋势,新潜艇排水量可能突破5000吨,而常规动力已无法满足需求,这正是核动力潜艇呼之欲出的原因。
日本真正缺少的,仅是一个“合适”的借口。如果能说服美国支持其发展“无核武器但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核潜艇,日本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后,全球第四个拥有水下垂直发射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国家。
这背后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就是以核潜艇为突破口,进一步制衡中国,遏制中国军力的扩展。如果日本最终触碰中国的底线,那么中国的新型战略武器“东风5C”,或许就会成为回应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