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元(942年—991年),本姓何,北汉世祖刘旻之外孙,北汉睿宗刘钧之外甥、养子,刘继恩同母异父弟,其母刘氏为刘旻之女。刘继元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末代皇帝,作为一位乱世的亡国之君,刘继元的结局本应是比较凄惨的。不过,他又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碰到了相对宽厚的北宋。
一
具体来说,刘继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崇的女儿,先嫁薛钊,生子继恩,后嫁何氏,生继元,二人都做了舅父刘承钧(即刘钧,刘崇之子)的养子。北汉是五代十国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势力。都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领土为十二州,位置大致在现代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北汉的疆域不大,实力也相对弱小。天会十二年(公元968年)七月,北汉睿宗刘承钧因宋军压境,国势日窘忧愤而死。在此背景下,他的养子刘继恩即位。同年九月,刘继恩被侯霸荣杀死,刘继元当了北汉皇帝。
刘继元即位后,十国仅存南汉、北汉、南唐、吴越,其中南唐、吴越已向北宋称臣。只有北汉靠着辽的支持继续与北宋抗衡。换而言之,北汉只依靠自己,是无法和强大的北宋相抗衡的。
因为北宋大军的步步紧逼,北汉虽危在旦夕,但内部倾轧却有增无减。刘继元即位不久,就听信马峰谗言,杀死大将郑进,又宠信宦官卫德贵,解除吐浑军统帅卫俦的军职,调任辽州刺史。
因为刘继元残暴不仁,吐浑军数千人不服,请求收回成命,但是,刘继元坚执不允。后来听说卫俦背地里发牢骚,怕他搞兵变,就派人将他杀掉。在五代十国时期,刘继元的残暴显然不止于此。
二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大将李隐仅仅是为卫俦抱不平,卫德贵便鼓动刘继元把李隐送到岚州管制,不久之后,刘继元又把李隐杀死。吐浑军是北汉军队的主力,统帅被杀,军心瓦解,刘继元实际在自毁长城。
天会十三年(公元969年)春,眼看北汉已经是大厦将倾,所以宋太祖赵匡胤亲自率兵下河东(今山西太原)攻取北汉,在这场战役中,北宋击退辽援兵,修筑长堤,引汾水灌晋阳城(今太原南郊古城营一带)。
面对北宋大军,北汉坚守危城,至闰五月,晋阳南城被水冲坏,大水涌进城内。宰相郭无为企图降宋,被刘继元处死。北汉军民终于设障堵住水口。当时天热多雨,宋军住在草地里,多患腹泻病,契丹又增兵来支援北汉,因为形势越来越不利,宋太祖只得下令退兵,丢弃粮饷茶绢无数,皆为北汉所获。
广运六年(979年)正月,宋太宗消灭了泉州和吴越的割据势力之后,便集中兵力,御驾亲征北汉,分派潘美等率领数十万大军,分四路会攻太原。
三
得知北宋再度发兵的消息后,刘继元急忙派儿子刘让到契丹作人质,乞求援兵。同年三月十六日,宋将郭进在石岭关(今山西阳曲县东北)大破辽援军,辽将耶律敌烈败死,辽兵损失一万多人。因为这一缘故,辽军不敢南下,而这自然使北汉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同年四月,宋太宗自镇州(今河北正定县)进兵,攻破隆州(今祁县东观镇),亲自到太原城下督战。因为失去了辽军的支援,所以在宋军猛烈围攻之下,五月一日,晋阳城西南的羊马城首先陷落,北汉宣徽使范超、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先后出降。
五月四日,宋太宗亲自起草诏书,劝喻刘继元投降,承诺“当保富贵”;已经致仕家居的马峰也进宫劝降。到了这个时候,刘继元已经是没有退路了,他只得派人把降表送给宋太宗。
五月六日的凌晨,宋太宗率领诸将领在太原城北连城台上举行受降仪式。刘继元率领官属身着白衣纱帽在台下俯伏请罪,也即为了保住性命,刘继元态度十分低微。对此,宋太宗十分满意,当即封刘继元为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彭城郡公,赐给京师甲第一区,每年都优加赏赐。
于是,刘继元乐不思蜀,悠游岁月,于淳化二年(991年)寿终正寝。因此,在五代十国的亡国之君中,刘继元的结局是相对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