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的动荡年代,孙殿英为了谋取财富,竟然暗中盗掘了慈禧太后的陵墓,这一行为引起了全国的震动,甚至让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恨之入骨。然而,这位因盗墓而声名狼藉的军阀,竟然有一个值得尊敬的儿子,后来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人物。那么,孙殿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结局如何?而他的儿子又有什么样的成就呢?
孙殿英出生在河南永城,家境贫困。父亲在他年幼时因替人出头与当地贵族发生冲突,最终冤死于狱中。年轻的孙殿英满怀复仇之心,但由于年纪尚小,他没有能力为父亲报仇。父亲去世后,家中更加贫困,无法继续供他读书,孙殿英只能离开家乡,闯荡社会。
由于没有接受过教育,也缺乏经济支持,他只能与一些类似背景的年轻人交往,逐渐沦为一名小混混。当地有许多土匪,孙殿英与他的兄弟们合力杀掉了当地的一个土匪头目,接管了他的地盘。此后,孙殿英利用土匪的财富购买武器,迅速扩展自己的势力。
但成为土匪并不是长久之计。孙殿英最终决定投身于北洋政府,成为一名正规军的军官。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孙殿英逐步获得了更大的权力。1925年,孙殿英的部队被憨玉昆收编,孙殿英从此成为旅长。几年后,蒋介石注意到了孙殿英的实力,将其部队收入麾下,孙殿英成为一名军长。但蒋介石并不看重他这个“土匪出身”的将领,常常冷眼旁观,并且把孙殿英的部队视为杂牌军。
孙殿英感受到蒋介石的轻视后,决定另谋生路。正好,蒋介石派他去东陵一带剿匪,这个任务让孙殿英起了盗墓的念头。于是,他以军事演习为借口,带领部队前往清东陵,并通过设置幕布掩盖了盗墓行动。他派兵用炸药炸开墓穴的大门,进入陵墓后,果然发现了大量金银珠宝。经过七天的盗掘,所有的财宝装满了73箱。为了不引起注意,孙殿英谎称这些金银珠宝是军粮,带回了遵化县城。
孙殿英满怀贪欲,以为凭借这些宝物,他将能够称霸一方。然而,盗墓行为引发了轩然大波,溥仪请求政府追究孙殿英的罪行。虽然孙殿英用九龙宝剑和夜明珠贿赂蒋介石,还向其他官员行贿,最终使得政府没有对他采取行动,但他的行为依然让他成为众矢之的。盗掘的珍宝也被转卖到海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尽管如此,孙殿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贪婪最终会带来灾难。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攻热河,孙殿英的军队是唯一能够与日军抗衡的力量,但他最终未能抵挡住日军的攻击,只得撤兵。七七事变后,孙殿英组织了新五军,并多次与日军交战,但最终他决定两面讨好,既不得罪国民党,也不惹怒日本人。
1943年,孙殿英的军队被日军包围,他毫不犹豫地投降,成为了日军的走狗。日本战败后,孙殿英意识到形势不妙,立即向国民党示好。蒋介石对他没有追究叛国罪行,收留了他。孙殿英开始为国民党效力,但由于军队素质低,最终无法与解放军抗衡。1947年,解放军攻入汤阴,孙殿英的军队被迅速击溃,最后他被俘。
在被押送的途中,孙殿英见到了刘伯承和邓小平。刘伯承对他说,“你曾帮助过我们,虽然你没有选择与我们同行,但我们不会忘记旧情。”这番话让孙殿英感动不已,心中的敌意也随之消失。被关押期间,孙殿英得到了特别的待遇,医生为他治疗,帮助他戒除了鸦片。临终时,他感慨万千,表示自己做了很多错事,深感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共产党。
孙殿英于1951年9月30日去世,年仅58岁。虽然他的一生充满了罪恶,但他的儿子孙天义却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孙天义生于1913年,是孙殿英和第二任妻子的孩子。年少时,他聪明好学,深受家人和老师的喜爱。由于父亲的缺席,他对父亲充满了好奇。孙天义并不以父亲为榜样,相反,他受母亲的影响,努力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的人。虽然父亲的罪行让他遭受排挤和嘲笑,但母亲的鼓励让他从不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
孙殿英去世时,孙天义年仅16岁。他悲痛之余,心中更有了为国家做点什么的决心。在母亲的支持下,孙天义将父亲生前收藏的珠宝和古玩捐献给了国家。他考入辅仁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外国语学院任教。他不仅是一位受人喜爱的老师,还翻译了大量作品,获得了许多奖项。
当国家决定修缮黄帝陵时,孙天义看到了弥补父亲过错的机会,于是他加入了黄帝陵基金会并担任会长。在他的带领下,基金会严格管理,孙天义也亲自出国宣传,为项目筹集资金。经过九年的努力,黄帝陵的修缮工作终于完成。孙天义为此感到无比欣慰。
尽管孙天义一生低调谦逊,他却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当有人提起孙天义的父亲时,他都会坦然承认,自己就是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没有走上父亲的歧路,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尊重和认可。他的故事证明了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应该看他的实际作为,而非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