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句话揭示了许多历史上功臣们的最终命运。许多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最终难逃悲惨结局。特别是那些开国的宰相,他们不仅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往往也会因为权力斗争而迎来自己的终结。那么,这些宰相的结局究竟如何呢?
一、秦朝:李斯
李斯是秦朝的开国丞相,他出身楚国上蔡,曾拜大儒荀子为师。学成后,他来到秦国,并受到了吕不韦的重用。李斯为秦国献策,主张趁强盛之际吞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并巧妙地提出利用金钱收买六国官员,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促进六国的相互敌视,最终帮助秦国一统天下。
在李斯的辅佐下,秦始皇成功消灭了韩、魏、赵、楚、燕、齐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李斯因此成为了秦朝的开国丞相。秦始皇对李斯非常信任,一直依赖他来治理国家。然而,在秦始皇去世后,赵高和李斯密谋共同策划了沙丘事件,伪造秦始皇的遗诏,迫使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扶持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登上了皇位。胡亥即位后,在赵高的操控下开始清除异己。赵高为独揽大权,借机陷害李斯及其家族,最终李斯被冤杀。
二、汉朝:萧何
萧何是汉朝的开国丞相,他和刘邦是老乡。秦朝灭亡后,萧何与曹参等人原本不愿起义,担心失败后家人受害,但最终他们选择支持刘邦,帮助他建立了汉朝。刘邦成功称帝后,萧何被任命为丞相,协助治理国家,并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萧何由于过于显赫,始终无法摆脱刘邦的猜疑。为了自保,萧何把自己的家人送到刘邦军营做“人质”,以确保自己不被怀疑。最终,萧何因为自己的权势过大,始终处于风口浪尖之中,死后成为了汉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三、晋朝:司马懿的后代
西晋的开国君主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西晋建立初期,并没有设立丞相一职,而是由多位大臣共同辅佐。开国初期的这些大臣们被称为“西晋开国八公”,他们共同帮助司马炎稳定政权。
四、隋朝:高颎
高颎是隋朝的开国丞相。高颎出生于世家大族,年轻时便以智慧和勇气著称。他帮助杨坚平定了“三方之乱”,协助杨坚夺取北周政权,最终建立了隋朝。高颎被任命为丞相,立下了许多功劳。
然而,高颎在隋朝末期与杨坚的关系变得紧张,特别是在杨坚打算改立太子时,高颎的反对使得杨坚决定将他罢免。后来,高颎在杨广继位后再次被任命为太常寺卿,但最终因“诽谤朝政”被杨广处死。
五、唐朝:刘文静
刘文静是唐朝的开国丞相。他是李渊的重要谋士,在李渊起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渊成功建立唐朝后,任命刘文静为丞相。然而,刘文静与唐朝另一位重臣裴寂发生了矛盾,并被诬告谋反,最终在李渊的命令下被处死。
六、宋朝:赵普
赵普是宋朝的开国丞相。他在帮助赵匡胤建立宋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任命为丞相。赵普一生忠心耿耿,但他在政治上的权谋和机智却让他在宋朝早期的政治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赵普最终因提出“金匮之盟”而得到赵匡义的信任,继续担任丞相,直到他去世。
七、元朝:史天泽
史天泽是元朝的开国丞相,以智勇双全著称。他在多次战争中表现出色,帮助元朝建立了强大的统治。然而,在元朝的初期,史天泽虽然是重要的丞相和将领,但最终在1275年病逝,未能迎来辉煌的退休生涯。
八、明朝:李善长
李善长是明朝的开国丞相,是朱元璋的重要谋士。他协助朱元璋打败敌人,最终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李善长作为文臣,功勋不可忽视。然而,随着朱元璋逐渐登上权力的巅峰,他开始怀疑和忌惮那些功高盖主的大臣,李善长最终被牵连进胡惟庸谋反案中,遭到处决。
九、清朝:没有丞相
清朝没有设置丞相一职。清朝初期,由努尔哈赤创建了“八王议政”,由亲信的子侄共同参与朝政。到了清朝中期,尤其是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制度逐渐废止,皇帝的集权体制逐渐完全实现。
这些开国功臣在历史长河中大多遭遇了权力斗争的致命一击,证明了在古代的权力体系中,权力越大,背后的危险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