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去世的那一年,正是神龙元年,也是在她被迫退位的同一年。她在上阳宫的仙居殿去世,享年82岁。退位后的她,仍以“则天大圣皇帝”自称,虽然名义上是皇后,但实际上她的地位接近太上皇。临终时,她的遗诏要求去掉“帝”号,改为“则天大圣皇后”,并希望与丈夫李治合葬。
但问题在于,武则天的统治过程中,屠戮了大量李唐宗室成员,尤其是李治去世后,她几乎将李治所有妃子所生的儿子都杀害,并且连李渊、李世民的后代也很少能幸免。这导致了李唐宗室对她的深深仇恨。为了维持权力,她在执政时任用了酷吏,杀害了不少忠诚的大臣,因此,许多李唐的臣子对她也心存敌意。
作为太后时,武则天本可以摄政,但她却毅然登基称帝,并改国号为“周”。如果不是后来她意识到立儿子李显为太子,并在神龙政变中被李显夺回帝位,大唐可能早早就灭亡了。忠于李唐的势力视她为敌人,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孙也与她有深仇。
例如,李显的皇位被她废除,且将他流放房州14年。李显回到京城后,最痛心的是她亲手杀害了他最爱的长子李重润和怀孕的女儿李仙蕙。李旦也不幸,曾被囚禁为傀儡,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废除之后还遭受陷害,失去了妻妾甚至不得不亲自杀掉一些人以换取部分自由。
李隆基更为悲惨,他的母亲被武则天杀害,尸骨无存。他和父亲在宫中寻找多年都未找到母亲的遗体,最后只能为她立衣冠冢来纪念。
尽管武则天的这些恶行让这些后来的皇帝对她怀有深深的怨恨,但令人意外的是,当她去世后,李显、李旦、李隆基等继位的皇帝并没有因仇恨而废除她的皇后身份,甚至未将她从乾陵迁出。反而,他们破格打开李治的乾陵,把武则天葬了进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李显的皇位合法性来源于武则天的传位。虽然他当时的篡位行为看似是逼宫,但实际上他拿到的是武则天的传位诏书,并被正式任命为太子。李显是李唐的亲生子,他虽然经历了被废除、被流放的痛苦,但他毕竟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所以李唐继承的皇位依然合法。
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唐朝的帝位继承讲究的是合法性。如果李显否认母亲武则天的帝号,那意味着他自己的合法性也将受到挑战。武则天的帝号并非仅是个人名誉,而是与唐朝皇位的合法性紧密相连。倘若他否认武则天,自己也就成了一个“罪人之后”,无法再以皇帝身份自居。
李显也有现实考量。在他被废除后,长期远离朝政,等他重新登基时,已经没有强大的支持力量。如果他不与武则天的党羽妥协,反而整肃武家,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权力斗争,甚至给政权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他没有清算武家,反而与武家保持了紧密的关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武家人,确保了权力的稳固。
对于后来的唐朝皇帝们来说,武则天屠杀李唐宗室,可能并非一件坏事。她清除了许多潜在的竞争者,这也减少了朝廷的负担。唐朝的皇室和宗室繁衍迅速,李渊有22个儿子,李世民有14个儿子,皇室人口庞大,朝廷不得不为他们提供大量的资源。如果武则天不动手,未来的宗室或许会成为更大的麻烦。
对比吕后的情况,虽然吕后也曾杀戮宗室,但她的死导致了吕家全族的覆灭,而武则天去世后,她的子孙依然稳稳地掌握着唐朝的政权,这也反映了权力斗争中不择手段的现实。许多时候,权力的争斗让人忘记亲情,甚至亲生母亲和子孙的仇恨也可以被遗忘或忽略。
或许,武则天的心狠手辣正是她借鉴了吕后的教训,她深知为了权力,必须要毫不犹豫地采取极端手段。而在她去世后,唐朝依然由她的血脉延续,她的政治遗产得以延续,这也显示了她在唐朝历史中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