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误杀单雄信的大哥,这其实是演义小说的虚构。单雄信因为“杀兄之仇不可共戴天”而不愿投降唐朝,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实际上,单雄信在投降后被杀,如果他真想逃脱,凭借他的“飞将”本领,在乱军中逃脱完全可能。而且,瓦岗军的其他将领也并未全力拦截他。
《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对王世充和单雄信的记载完全一致。王世充被秦琼、程咬金等人围困在洛阳,而前来支援的窦建德也被唐军击败。当王世充得知窦建德被擒后,他主动开城投降。李世民接受了王世充的投降,并承诺保他性命。然而,王世充的谋士和将领,却没有一个能幸免于难:王世充急于出逃,南下襄阳,但被拒绝后,他最终只能带着手下向唐军投降。李世民不仅保证王世充性命,还特意保护了他,但对王世充的重要部下,却毫不留情。
李世民对于王世充的宽容,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在长安,李世民严厉审视王世充的罪行,王世充回答时说:“我有罪不容诛,但愿秦王能保我性命。”李世民最终同意宽恕了他。
然而,李渊后来决定将王世充送往蜀地软禁,这时独孤修德因为父亲被王世充杀害而心生复仇之意,带着兄弟们闯入驿馆,亲手杀了王世充。独孤修德因此被免去定州刺史的职位,但多年后又被封为同州刺史,并被授予滕国公的爵位。
李渊究竟是否默许独孤修德杀王世充,至今无从考证,但无论如何,李世民在当时还是履行了自己不杀王世充的承诺。令人不解的是,李世民既然对王世充手下如此宽容,为什么反而杀了单雄信?这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单雄信毕竟只是王世充的副将,李世民为何对他毫不手软呢?
单雄信投降后被押往刑场时,只有李世勣(徐世勣)一人前去恳求李家父子保全他的生命。史料中有说李世勣是向李渊求情,也有说是向李世民求情。但无论如何,最终李渊还是下令处死了单雄信。李世勣的求情并未得到回应,这让单雄信非常失望。
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中的记载,李世勣确实是向李渊求情,因为史书中提到他向“高祖”上表,而当时的“高祖”指的就是李渊。李渊坚持执行处决命令,表明他对单雄信的死有着决定性的责任,而非李世民。
单雄信为何没有直接加入李世民,却选择在乱局中屡屡出击,也许是因为他在瓦岗军的地位较高,且深受王世充的信任。作为翟让的旧部,单雄信可能更愿意跟随王世充,而不轻易加入唐朝。虽然李世勣和单雄信曾有过深厚的旧情,但单雄信始终没有投向唐朝,这与他对旧主的忠诚不无关系。
如果单雄信选择在瓦岗军崩溃前投唐,历史可能会为他描绘出一幅更为光辉的画卷。许多人猜测,单雄信如果早些投降唐朝,或许可以获得与秦琼、程咬金相似的荣光,成为唐朝的一员栋梁。而他错失良机,最后也未能在唐朝建立显赫功业,成为后世口中的“悲情英雄”。
关于单雄信的最终命运,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忍辱负重的大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无论如何,单雄信在历史上留下的更多是遗憾和失望,他的选择没有为自己赢得荣耀,反而让后世对他的评价充满了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