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的第四大民族,拥有超过3000万的人口,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尽管库尔德人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和伊拉克等四个国家,他们至今没有自己的独立国家。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带来了中东和巴尔干半岛一系列新国家的诞生。在这一过程中,阿拉伯国家如叙利亚、黎巴嫩、沙特、约旦和伊拉克等,都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成立的。对于阿拉伯人来说,这意味着他们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民族愿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可是,为什么曾经与阿拉伯人同在奥斯曼帝国下的库尔德人,却未能实现自己的独立呢?这要从英国和法国的角色说起。
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剩下的土耳其国土仅剩原领土的七分之一。即便如此,现今的土耳其还是通过凯末尔的领导,逐步收复了不少失地。如果当时没有凯末尔的英明领导,土耳其可能还会遭遇来自阿拉伯人以及其他民族的报复,因为阿拉伯人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长达四百年,积怨已深。凯末尔的建立土耳其,可以说是挽救了这个民族。
这时候,库尔德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连战败的土耳其都能独立建国,而自己却无法实现同样的目标。1919年巴黎和会后,协约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签订了《色佛尔条约》,这对土耳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耻辱,几乎断送了其自主权。然而,对于库尔德人而言,《色佛尔条约》却似乎是一线希望。只要土耳其人被削弱,其他民族就有机会崛起。可是,长期以来库尔德人习惯了臣服于土耳其的统治,面对这样难得的历史机遇,他们却没有及时抓住,导致错失了建国的良机。
紧接着,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拒绝接受《色佛尔条约》,并与亚美尼亚、希腊、法国等占领土耳其领土的国家展开战斗,并最终胜利。土耳其重新站稳脚跟后,签订了《洛桑条约》,取代了之前的《色佛尔条约》,取消了库尔德人的自治权。此时,土耳其开始展开“秋后算账”,对库尔德人进行压制。库尔德人曾试图寻求曾经承诺帮助他们建立国家的英法援助,然而,英法不仅没有援助,反而开始打击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从此,库尔德人一战后建国的梦想彻底破灭。
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变化剧烈,许多新国家开始出现。此时,库尔德人再次试图重燃建国希望。虽然在土耳其、伊拉克等地遭遇了打压,但在伊朗,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原因在于,苏联在二战期间曾占领伊朗北部,然而根据协议,苏联应在战后撤军。英美的军队先撤,苏联也面临国际压力,最终同意撤军。然而,苏联并不愿意轻易放弃伊朗,于是开始在伊朗北部扶持库尔德人,企图通过他们影响局势。
库尔德人甚至在伊朗西北部建立了“库尔德斯坦共和国”。然而,苏联由于压力过大,不得不撤离。紧接着,伊朗政府派兵攻占库尔德斯坦,将这个只存在了1年的“国家”彻底摧毁。苏联在这场风波中无能为力,若是当时能提供更多的支持,或许库尔德斯坦的命运会有所不同。
尽管库尔德人先后依赖英法和苏联,但都未能实现他们的建国梦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回顾一战后的局势,如果库尔德人在当时能够团结起来,早早建立自己的国家,或许结果会不同。然而,错失了那次机会后,随着世界各国逐渐划定势力范围,库尔德人的建国愿望变得越来越困难。尽管如此,他们的建国梦想依然未曾消失。
进入现代,库尔德人开始寻求美国的帮助,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实现独立建国。可是,这个想法并不现实。早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就曾利用库尔德人对抗萨达姆,而这导致了萨达姆的大规模报复,库尔德人遭遇了惨重损失。美国对此没有任何实质性援助。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库尔德人曾再次要求美国支持他们独立建国,但美国由于顾虑土耳其的反对,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尽管如此,美国还是赋予了伊拉克库尔德人更大的自治权。2017年,伊拉克库尔德人再次尝试独立建国,但遭到了来自土耳其和伊拉克的强烈反应,尤其是得到美国支持的伊拉克政府进行了打击。
叙利亚的库尔德人也未能幸运。他们在叙利亚内战期间,借助美国的支持迅速崛起,成为叙利亚东北部的重要力量,并掌握了石油资源,拥有了部分自主的基础。然而,随着美军逐步撤离,土耳其再次对库尔德人发起进攻,叙利亚的库尔德人也陷入了困境。美国对此依然未能提供实质性帮助,只是要求土耳其稍微克制。
库尔德人在世界大国的博弈中,常常成为工具,被利用后迅速抛弃。可见,当一个民族的需求不足以引起大国的高度重视时,它的命运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
回顾历史,库尔德人曾有过一个伟大的英雄——萨拉丁。他统一了伊斯兰世界,成功击退了十字军,夺回了耶路撒冷。然而,今天的库尔德人缺乏像萨拉丁这样能够团结整个民族、带领他们走向独立的领袖。只要没有这样一个具备领导力的灵魂人物,库尔德人的民族梦想恐怕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