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也门的困境:胡塞武装为何难以击败
说实话,美国在中东的军事介入已经多年,但在也门的问题上却一直束手无策。自从2014年胡塞武装占领也门首都萨那以来,他们与沙特联军以及美国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对抗。沙特联合十几个国家,背靠美国的军事援助,原本期望速战速决,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胡塞不仅没有被击败,反而越来越强大。 2023年底,胡塞在红海区域展开攻势,导弹和无人机频繁出动,导致全球航运受到严重影响。2024年1月,美国与英国联合展开空袭,尽管炸毁了上百个目标,胡塞依旧毫不示弱,继续攻击多艘商船和军舰。到了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加大了空袭力度,投入了上亿美元的弹药,但结果却是航母战斗群被迫撤回美国本土维修,而红海航道依然半瘫痪。 为什么美国的常规打法总是无法奏效?关键在于胡塞掌握了三项关键战术,这些战术使得美国的高科技武器在对抗胡塞时几乎失效。让我们逐一分析。 1. 胡塞的游击战术:分散机动、打完就跑 胡塞的游击战术非常高效。他们从2004年与也门政府军爆发冲突开始,就从未建立过固定的军事阵地。山区复杂的地形帮助了他们,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战术:打一仗就消失,藏得很深。当沙特联军在2015年空袭时,他们以为能靠卫星和无人机锁定目标,却发现胡塞的战士藏身于简易洞穴和伪装帐篷中,空袭毫无效果。美军情报指出,胡塞的指挥部和导弹库一直在移动,利用驴车或皮卡车进行转移,精确制导武器根本无法追上他们的节奏。 到了2024年,红海危机爆发,美国中央司令部发射了上千枚导弹,官方宣称摧毁了胡塞80%的发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胡塞依旧保持高频率发射,导弹继续飞向目标。这是因为胡塞采取了分散战术,每个小队独立行动,损失了一个小队也不会对整体造成重大影响。美国的空袭变成了“烧钱”游戏,浪费了大量资源却未能获得应有的战果。 2. 胡塞的机动突击:精准打击美国软肋 胡塞的第二个杀手锏是机动突击,专门针对美国的弱点发动攻击。尽管胡塞的武器相对简陋,但他们在战术上非常精明。他们通过集中火力、快速进攻,不给对方喘息机会。2023年10月,胡塞开始使用无人机和导弹攻击与以色列相关的船只,并迅速扩大攻击范围,开始袭击美国舰队。 例如,2024年1月19日,胡塞一波无人机攻击了“拉布恩号”驱逐舰,尽管舰上的雷达系统进行反应,但还是未能避免被攻击,舰艇甲板被炸伤。胡塞通常藏在海岸的洞穴里,等待情报一到,就迅速发射导弹,发射后立刻拆解装备藏匿。这种机动性非常强,美国即使派遣航母战斗群试图封锁,也难以追踪胡塞的活动。 2025年7月,胡塞更是升级战术,结合快艇和无人机,在48小时内击沉了两艘希腊货船,引发全球航运保险费上涨。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战术让美国苦不堪言。 3. 胡塞的群众基础:扎根民心 胡塞的第三个优势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自2004年起,胡塞就依靠扎伊迪什叶派的支持,通过部落联盟逐步壮大。特别是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期间,胡塞利用民众的反腐情绪,成功吸引了大量支持者,逐步在也门北部地区建立了稳固的根基。 胡塞通过提供粮食、药物等援助,以及宣传反美反以的言论,赢得了民众的支持。联合国报告指出,胡塞控制的地区有70%的居民支持他们。尽管也门的失业率高,饥荒严重,但胡塞通过建立援助网络,积累了大量的情报来源。美国尝试通过CIA渗透胡塞,但由于胡塞的反间谍能力强,民众对他们非常忠诚,美国的情报工作始终未能有效渗透。 即使在2024年的空袭中,胡塞依然能招募大量年轻人加入,大家认为这是为国家和家园而战。沙特联军花费大量金钱招募士兵,但胡塞的反间谍体系和民众支持使得他们的情报泄露频繁。美国的“斩首”行动也未能奏效,胡塞的领导层始终稳固。 结语 胡塞将这三项战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战略体系。游击战术使他们能够避免重大损失,机动突击使他们能够快速有效地攻击敌人,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美国即使进行大规模空袭,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局势。 美国的战略模糊,急于速战速决,不愿意投入地面战斗,导致盟友沙特早早失去信心。而胡塞则通过自身适应和伊朗的支持,逐渐把战局拖入消耗战的泥潭。2025年7月,胡塞再次恢复红海攻击,导弹继续飞行,全球贸易损失达千亿。而美国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内政治纷争不断,特朗普虽然仍坚持行动,但显然已失去原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