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吞齐,秦国花了整整十年时间,结束了数百年的纷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这段历史,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但是,辉煌的背后,往往是无尽的血与泪。统一战争,说到底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征服。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秦灭六国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国家,究竟哪个国家输得最惨,被灭得最惨烈呢?
虽然咱们没有一个官方的、大规模的调查问卷,但只要你点开相关的论坛或者视频评论区,就会发现,网友们的看法,或者说是一种普遍的“舆论倾向”,惊人地相似。
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指向同一个名字。
呼声最高的“候选者”
没错,那个在网络讨论中呼声最高的国家,就是赵国。
为什么是赵国?其实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一场战争,一场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都堪称惨绝人寰的战役,长平之战。
咱们得把时间往前稍微倒一倒,在秦国正式开始统一六国的战争之前,它和赵国之间已经进行了一场决定两国国运的战略决战。
当时,赵国是战国末期唯一能在军事上和秦国掰手腕的国家。赵国军队骁勇善战,名将辈出,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以来,军事实力一直非常强悍。
然而,在长平,秦赵两国投入了倾国之力,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对决。
战争的过程我们不细说,但结果大家都知道。秦国名将白起用计,不仅击败了赵军,还包围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多万赵国主力。在断粮数十天后,这支军队最终投降。然而,投降并不意味着活命。
根据《史记》的记载,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一夜之间,将四十余万已经放下武器的赵国降卒全部活埋。
四十多万,这是个什么概念?这几乎是当时赵国全国所有的青壮年男性。这一战,直接把赵国的脊梁骨给打断了。一个国家的整整一代男人,就这么没了。
此后数十年,赵国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虽然他们在长平之战后又顽强地支撑了三十多年,甚至期间还偶尔有反击,但那不过是落日前的余晖。等到秦国大将王翦率领大军兵临城下时,整个赵国早已是风雨飘摇,国内甚至还发生了大地震和饥荒,可以说是天灾人祸一起袭来。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都邯郸,赵国正式灭亡。
所以说,赵国的惨,是一种断代式的惨。
它的灭亡不是一瞬间的崩塌,而是在长平之战中被宣判了死刑,然后慢慢地、痛苦地、在绝望中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因此,网友们普遍认为赵国最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被遗忘的惨烈
聊完了赵国,可能很多人觉得,最惨的肯定就是它了,没跑了。但还有一个国家,其实也可以用惨烈来形容,这个国家就是燕国。
燕国的悲剧,完全就是由一次著名的刺杀行动点燃的。那就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荆轲刺秦王”。
太子丹为了挽救燕国危亡,派荆轲前往咸阳刺杀秦王嬴政。图穷匕见的那一刻,虽然失败了,却也彻底激怒了这位未来的始皇帝。
秦国的复仇之火烧得异常猛烈。
公元前226年,王翦父子率领大军攻破燕国都城蓟(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燕王喜带着残部和太子丹一路向东,逃到了辽东。为了求和,燕王喜甚至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太子丹,把他的头颅献给秦国,但这并没有换来秦国的怜悯。秦军的追杀并未停止。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最终攻下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燕国的宗室贵族,几乎遭到了秦国斩草除根式的清算。但比这更可怕的是,燕国的历史记载似乎也被刻意地抹去了。
我们今天翻看史料,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相比于齐、楚、魏这些文化大国,甚至相比于赵国,关于燕国的史料记载少得可怜。这个立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国,仿佛在历史长河中成了一个模糊的影子。它的文化、它的典籍、它的故事,大量地消失了。
这种待遇,在六国中是独一份的。
它不像赵国那样,虽然人没了,但悲壮的故事和不屈的精神还在史书中熠熠生辉。
燕国的灭亡,更像是一种“格式化”,秦国不仅要从肉体上消灭你,更要从精神和记忆中将你彻底清除。
这种连存在的痕迹都要被抹去的命运,难道不是一种更为彻底的惨烈吗?
顽强的楚国与水淹的魏国
当然,除了赵国和燕国这两个“热门选项”,在秦灭六国的悲歌中,楚国和魏国也同样不能幸免。
先说楚国。楚国是南方大国,地大物博,文化独特,而且民风极其剽悍。在六国之中,楚国的抵抗意志可以说是最强的。
那句流传千古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就足以证明这个民族的血性。
一开始,年轻气盛的秦将李信,向秦王嬴政夸下海口,说只要二十万大军就能搞定楚国。
结果呢?他被楚国名将项燕打得丢盔弃甲,几乎全军覆没。这是秦国在统一战争中遭遇的最大一次败仗。
最终,秦国不得不请出老将王翦,并且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六十万大军,这几乎是秦国当时能动员的全部兵力了。
倾全国之力去攻打一个国家,这种场面在整个灭国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史书没有详细记载最后一战的伤亡,但我们可以想象,六十万虎狼之师与拼死抵抗的楚军之间的决战,会是何等惨烈的景象。
再来看看魏国。魏国的都城大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地理位置非常好,但也易攻难守。
不过,大梁城墙坚固,防守严密。秦将王贲率军围攻了很久,也打不下来。怎么办呢?王贲想出了一个极其阴损毒辣的计策,水淹大梁。
他下令,掘开黄河与鸿沟的堤坝,引来滔滔洪水,直接灌入大梁城中。一座繁华的都城,就这样变成了一片汪洋。城中的军民,不是被淹死,就是被饿死。
在被洪水浸泡了三个月后,城墙崩塌,魏王假被迫投降。这种不是用刀剑,而是用天灾般的力量来毁灭一座城市的方式,给城中百姓带来的心理恐惧和生理折磨,是难以言喻的。
看着洪水一点点上涨,淹没家园,生命在绝望中倒数,这种缓慢而无情的死亡方式,其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战场的厮杀。
编辑
所以,哪个最惨,或许并没有标准答案。但通过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任何一次改朝换代,任何一次所谓的“统一大业”,背后都承载着无数生命的代价和难以想象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