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一生都在北京,而有一个说法称他在厦门被郑成功炸死,听起来像是某种离奇的传言,但这却被记载在历史书籍中。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顺治会出现在厦门?
2004年,一本名为《延平王起义实录》的手抄本浮出水面,引起了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书中的“延平王”指的是民族英雄郑成功,而《实录》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郑成功在福建抗清的一段历史。这本手抄本由郑成功九世孙郑叔成所录,后来在1992年被郑氏后人郑万龄发现并上交。
这本书对历史学者来说具有极大的价值,因为郑成功在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对清军造成了巨大压力,而清朝在编写史书时对郑成功的事迹几乎进行了系统性的抹杀。因此,关于郑成功的研究大多只能依靠民间的记载,可信度难以考证。如今有了这本一手资料,学者们的研究有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然而,研究《延平王起义实录》时,学者们震惊地发现其中竟然写到:在厦门海战期间,顺治皇帝御驾亲征,却被郑成功的一炮打死了!厦门海战指的是1660年清朝派出了三路海军,三百多艘船只围剿郑成功,结果遭到郑成功的惨败,损失了8000多名水兵,主将自杀。这场胜利为郑成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来收复台湾并巩固根据地。
尽管“顺治被打死”这一说法早在厦门当地流传,学者们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毕竟顺治的死因本身就存在很多争议,甚至有说法称他死于天花或肺结核,甚至有人说他最终出家了。然而,这段历史资料的发现使得学者们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一观点,毕竟《延平王起义实录》是当时历史的亲身记录,可信度更高。
研究顺治的历史资料后,学者们发现,顺治皇帝一生未曾离开过北京,而所谓的“御驾亲征”显然不符合史实。顺治的日常活动有详尽的记载,他根本没有亲自到过厦门。这让学者们困惑:为何会有人相信顺治亲征并死于战场呢?
经过查证,专家们发现,清朝的历史记录中,许多清朝海战的参与将领姓名繁杂,且常使用满文,普通人很难理解这些头衔和职务。而郑成功的军队在战斗中并不清楚这些将领的具体身份,可能只能通过对方阵容的排场判断其重要性。更有可能的是,郑成功的军队看到如此多的皇亲国戚在战场上,便合理推测其中可能包括了顺治皇帝。
此外,清朝水军在这场战役中遭遇重大失败,皇亲国戚等高层人物的伤亡反应不寻常,这也可能让郑成功一方误以为“顺治皇帝亲征”并阵亡。而郑成功的军队战报,也有夸大敌方损失、声称击毙敌将的传统。再加上当时信息传递极为缓慢,郑成功也许并未立即获悉顺治的死讯,所以他的大胜可能被误传为“打死了顺治”。
总的来说,“郑成功炮打顺治”的传言,可能源于信息滞后和误解,成为历史中的一个插曲。尽管如此,郑成功坚持抗清的英勇精神和《延平王起义实录》中的珍贵史料价值,仍值得我们铭记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