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为什么要重农抑商?为什么古代统治者,不大力发展工商业呢?
迪丽瓦拉
2025-10-14 11:32:06
0

你知道古代中国为何不大力发展工商业吗?这个问题,恐怕要从千年封建制度的根基讲起。一直以来,封建统治者都视农业为国之根本,把工商业视为“末业”。

可这种“重农抑商”的政策,虽然在短期内保障了粮食的稳定,却也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会,最终使得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渐行渐远。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发点,没点“深意”你是不会懂的

放在现代,许多经济学家可能会皱眉头:“这怎么能行呢?商人发达了,国家不就更富强了吗?”你要知道,在古代中国,这背后可有一番“深意”。

就像一个老爸,他拿着“家训”,摆出一副“我管得了你”的姿态,给孩子定下规矩。

这规矩,就是“重农抑商”,别看它像是个简单的经济政策,背后牵扯的可是农业、政治、甚至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根基。

要问为什么,咱们得从中国的历史根基聊起。这个政策,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时期。

商鞅在秦国改革时,提到“重农抑商”,秦国就那么大,土地有限,资源有限,能靠什么生存呢?

那就得全力发展农业,强农固本。商鞅明确提出,农民是国家的根基,商人嘛,毕竟是从事“末业”的,赚得快,但终究是浪费社会资源的。

所以,商鞅就开始了对商业活动的压制。你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农业生产力还很低,商业活动也不像现在那么普及,商人的社会地位自然没有那么高。

而这一政策,在之后的汉朝、唐朝乃至清朝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汉武帝时期,鼓励“农田水利”,整天想的就是如何让农民辛勤耕作,国家的经济基础才能稳固。

国家一直觉得:这农业一发展,粮食一丰收,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国家才能富裕。而那些贪图快速暴富的商人,啥都不是,根本不值得信任。

从政治角度看,商人总是“流动性”太强。农民呢,扎根在土地上,户籍系统清楚,方便管理。商人去哪里了,谁能知道?如果商业发展过快,可能会让国家失去对人口的控制,不利于维持社会秩序。

再想想,那个时候的科技水平,信息传播也没有那么发达,掌握社会控制权的都是那些身着官服、戴着官帽的“权贵”。那一套子大臣、老百姓都能相互监督,商人可不好管得住。

所以,商人被视为“扰乱者”。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商业活动常常被“权贵”所垄断,而这些“富商大贾”,他们能调动资源,能影响社会运转,这无疑会让封建统治者感到威胁。

为了防止过多的财富流向商人手中,王朝自然对他们采取打压政策,以保持国家的稳定。

从秦汉到唐宋,重农抑商如何演变?

从秦汉到唐宋,几乎所有的朝代都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迁,这个政策也在不断调整,逐渐变得“松动”起来。来,我们拿具体的历史例子来说说。

咱们先从汉朝说起。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之后,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可真是把“重农抑商”贯彻得淋漓尽致。他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对商人进行压制。

商人如果财力雄厚,往往会被官府看上,进行征收或者打压。在这种政策下,农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而商人则被迫低调行事。

然而,到了唐朝,局势发生了变化。唐朝的商业化程度要比之前任何朝代都高,尤其是在唐中期,长安的“东市西市”成为了繁荣的商业中心。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经济发展迅速,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市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可是,唐朝的统治者并没有完全放松对商业的管控。唐玄宗的禁令再次提醒我们,尽管商业活动频繁,但封建政府依然认为,商人不应该超越农民的地位。唐朝不允许官员从事商贸,也不允许他们参与市场活动。

比如,官员如果涉及商业,赚取房租收益,那可是大忌。

唐玄宗甚至下令限制市场上的租金,以防止商人因“出租土地”而快速致富,进而威胁到国家的稳定。

那么,到了宋朝,情况又有了变化。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商品经济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宋太宗时期,商人地位逐渐提高,政策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变得相对宽松。政府采取了更加包容的政策,商人不再是被视为社会的“害物”,反而开始得到了更多的法治保护。

比如,宋代开封实行了开放的街市,摒弃了坊市制,商人可以自由交易,甚至不需要缴纳过多的税费。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即便如此,宋朝政府依然没有完全放开手,商业发展并没有完全独立。

许多商品还是需要由国家来管理,比如盐、茶、酒等物品,依旧由政府专卖。即便如此,这种“松动”的政策也为后来的商业繁荣创造了条件。

抑商政策的代价与后果,国家错失了什么机会?

咱们聊到这里,不得不提“重农抑商”政策的代价,特别是对国家长远发展的影响。你想啊,长期压制商业,直接导致了国家错失了许多发展机会。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

重农抑商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单一化,国家过度依赖农业,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无疑是封建社会的根本。

但是当全球经济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商业活动和工业革命的推动,封建经济体系的脆弱性逐渐暴露出来。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飞快,而中国却因为“重农抑商”的政策,始终没有完全放开工商业。这种政策不仅打压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也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古代中国,商人往往是富人阶层,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财富。如果政府能够合理引导,商人的财富可以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然而,在“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商人无法积累更大的财富,反而使得资源高度集中在地主和官僚阶层手中。这不仅加剧了贫富差距,还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最后,这一政策的“后遗症”直至近现代才逐渐显现。中国的资本主义未能得到有效发展,国家错失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红利。

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推动下,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的强国。

所以,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看似合理,实则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历史上,封建统治者的“深意”往往是出于政治与文化的考量,但这也让中国失去了全球化经济的早期竞争机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活... 益州牧刘璋因为性格软弱,无法吸引到优秀人才,导致他在朝政中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为了抵御来自汉中的张鲁...
原创 古... 每当人们读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句话时,常常会不自觉地陷入思考:做事,到底是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
原创 李... 李纨、尤氏、王熙凤三位管家的风格和能力截然不同。要评判谁“更合适”,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和管理目标来分析...
原创 1... 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陷入了短暂的混乱,缺乏明确的领导者。高层之间的权力斗争不断加剧,...
一个街区的“新”与“旧” “ 在陶阳里,城市记忆悄然醒来,历史文脉静谧流淌,传统文化时尚换装,“千年瓷都”的窑火与文脉,依旧生...
原创 近... 在中国古代,皇位继承通常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强调长幼有序、尊卑分明。然而,历史上并非所有帝王都是嫡...
原创 清... 在很多古装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知府”这一职务,知府人物常常是出场时恰如其分地为主角排忧解难。许多人...
李商隐到底是哪里人?荥阳?沁阳...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郑州荥阳,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侠客岛】血染台湾的“红色特工... 最近热播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大伙都看了吗? 这是一个真实历史故事:1949年8月,原本准备迎接解...
原创 竟...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唐名臣韩熙载的形象总是与“放浪不羁”紧密相连。史书寥寥几笔,记载了他宴饮无度、行为...
秘鲁考古发现明代瓷器,实证中秘... 自16世纪起,中国与秘鲁之间的贸易往来已悄然展开。日前,秘鲁考古实物及研究显示,中秘两国自16世纪起...
原创 美... 提到本·拉登这个名字,很多美国人至今心头发紧。他带领的基地组织曾在全球制造无数恐怖袭击,从纽约的世贸...
吾乡大藏 | 活字印刷竟藏着A...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宋代沈括《梦溪笔谈》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的文字记录,活字排版...
郭沫若的三国剧本:三个女人与十... 在中国现代文化与革命的交汇口,有一个名字不能被绕过。他诗风豪迈,笔力兼济史纲;他革命烈火燃烧半生,身...
原创 北... 北宋末年,位于宋辽边境的一个小城,因水源争夺,辽国决定出兵。辽军迅速集结,准备攻占大宋的边城。然而,...
新华社权威快报|第二届世界中国...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10月14日在上海开幕。大会以“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为主题,包括开幕...
原创 为... 石亭之战,孙权为了这场战争动员了江东几乎所有可用兵力,最终将九万大军集结在皖口。相比于之前的夷陵之战...
原创 泾... 吴小元 叶彩霞 微信版第1812期 一、卜氏源流 卜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
大清雍正年制粉彩龙纹观音瓶:盛... 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长河中,雍正朝御窑瓷器以其典雅秀丽的风格和精湛绝伦的工艺独树一帜。其中,粉彩龙纹...
彭凯翔评胡岳峰遗著︱一“两”知... 《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胡岳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772页,13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