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愿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
公元1127年,对于宋朝的百姓和朝廷成员来说,永远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金朝的铁骑杀入了大宋的首都汴梁,进行烧杀抢掠。大宋的皇室,也不再是威风凛凛的存在,反而沦为阶下囚。对于忠诚于宋朝的臣子们来说,复仇的愿望便成为了他们的终极目标。可惜,金朝强大的军队,加上南宋内部的种种矛盾,最终让这一梦想始终未能实现。
时光荏苒,一百年后,宋朝终于迎来了复仇的机会。通过与蒙古的联手,他们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金朝,将金国700万的人口大幅削减,最后仅剩10万。
早在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就意识到了军队与政权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位军阀出身的皇帝,他深知军人掌权会带来的风险,于是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致使北宋的军队日益虚弱,屡次遭遇失败。尽管如此,由于宋朝经济相对强大,仍能通过经济战与周围的游牧民族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与稳定。然而,这种脆弱的平衡,在宋徽宗的统治下彻底打破了。
宋徽宗,本是一个沉迷于艺术与享乐的天才,他在王府中玩文墨、赏风花雪月,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按理说,若他是一个风流的王爷倒也无妨,但命运让他偏偏成为了皇帝。宋徽宗宠信奸臣高俅,迷信道术,自封为“道君皇帝”,对百姓疾苦视若无睹,整日纵情声色。在他的领导下,大宋的江山日渐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北方的金朝,逐渐崛起,铁骑势如破竹,横扫草原,几乎无人可敌。金朝对宋朝的侵略,像是看到了丰厚的肥肉,迅速找借口发动了战争。面对金朝强大的军力,宋徽宗显得毫无还手之力,朝廷内部混乱不堪,指挥毫无章法。金朝的军队很快围困了汴梁城,虽然汴梁拥有坚固的城墙和庞大的人口,但由于宋徽宗没有合理利用这些优势,最终汴梁还是沦陷。
汴梁一失,原本骄奢的皇室贵族,瞬间沦为奴隶,北宋灭亡。宋徽宗的九子赵构,在众臣的支持下南渡,在杭州建立了南宋。金朝本打算趁胜追击,但南宋凭借长江天险和百姓的坚定抵抗,最终让金朝的铁骑不得不撤退。
尽管金朝一度强盛,但随着其内部腐化堕落,蒙古帝国逐渐崛起。成吉思汗虽起初军力不大,却凭借敏锐的眼光看透金朝的虚弱,他联合起曾是金朝属国的汪古部,迅速扩大了蒙古的势力。金朝对这个曾经的属国反叛毫无预料,直到数月后才得知消息。面对蒙古的威胁,金朝根本无法应对。
此时,宋朝面临一个两难选择:虽然对金朝恨之入骨,但蒙古的势力过于强大,如果联合蒙古打击金朝,可能短期内获益,但金朝灭亡后,南宋恐怕也难逃灭亡的命运。经过深思熟虑,南宋最终决定与蒙古结盟。此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金朝持续侵扰南宋,二是南宋军事力量薄弱,根本无法单独抵挡金朝。与蒙古合作,或许能暂时摆脱困境。
在蒙古和宋朝的联合攻势下,金朝的首都很快被攻破。虽然古代的战争多有惨烈,但当时的南宋士兵,在面对金朝的屠戮记忆时,愤怒难以平息,展开了一场残酷的屠杀。金朝皇室的完颜氏几乎被彻底屠灭,只有一些旁系后代逃脱了这一劫。
金朝的平民遭遇的屠杀更为惨烈,从最盛时期的700万金人,最后仅剩下十万,几乎所有的大城池都弥漫着血腥。为了纪念曾经为复仇而死的皇帝与百姓,南宋政府将金朝皇帝的遗体运到临安,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许多忠臣百姓也为之泪如雨下。
回想过去,民众在战火中无处安身,离散的家庭,残破的家园,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灾难。幸好,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不再需要承受那些曾经的屈辱与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