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贵妃是明清两朝后宫中的特殊地位,几乎仅次于皇后,被誉为“副后”。然而,清朝历史上真正得到宠爱并享有皇贵妃荣宠的并不多,大多数皇贵妃仅是临终前的安慰奖,像董鄂妃那样的特例极为罕见。董鄂妃去世后被追封为孝献端敬皇后,因此她已不再是皇贵妃。那么,清朝最得宠的皇贵妃是谁呢?答案是淑慎皇贵妃,而她所获得的宠爱,并非来自当时的清朝天子同治帝,而是慈禧皇太后。
淑慎皇贵妃的家世非同一般。清朝有四大显赫家族,其中最为显赫的是镶黄旗的富察氏。这个家族在康雍乾三朝一度盛极一时,被誉为“煊盛百年”。淑慎皇贵妃便出自这个家族,她的六世祖是孝贤皇后的伯父,著名的大臣马齐,其家族里也有傅恒、福康安这样的杰出人物。
同治帝的选秀发生在清朝同治十一年,那时他已经17岁,宫中准备为他举行选秀,以为即将到来的婚事做准备。在这次选秀中,最受瞩目的两位秀女分别是状元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和侍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两位秀女都得到了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的支持,最后决定权落在了同治帝手中,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同治帝违背了生母慈禧的意愿,选择了阿鲁特氏为后。这样,富察氏未能成为皇后。
尽管如此,慈禧并没有亏待富察氏。通常,皇后会比妃嫔先入宫并得到册封,但富察氏竟然与阿鲁特氏同一天受册,阿鲁特氏被册封为皇后,而富察氏被封为慧妃。这样的待遇,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只有董鄂妃曾享有过类似待遇,这一切显然是慈禧太后精心安排的。
此外,清朝皇后除了掌管后宫事务,还负责一些祭祀活动,如先蚕坛祭祀。然而,同治朝的先蚕坛祭祀竟然是由年纪最小的富察氏代为主持,孝哲皇后阿鲁特氏则从未亲自参与,这显然也是慈禧太后故意削弱皇后权威、提升富察氏地位的策略。
同治十三年,因同治帝因天花病重,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对后宫妃嫔进行了册封。在这次册封中,富察氏被晋封为皇贵妃,然而同治帝仍未能幸免,年仅19岁便去世。值得注意的是,富察氏那时只有15岁。尽管如此,她已成为一位极为宠爱的妃嫔。
慈禧对富察氏的宠爱一直延续,光绪二十年,慈禧为了庆祝六十大寿,再次对后宫进行册封,富察氏被册封为敦宜荣庆皇贵妃,成为清朝唯一一位享有四字封号的皇贵妃。可以看出,慈禧对她的宠爱无可比拟。
然而,尽管得到了如此的宠爱,富察氏的晚年却缺乏爱情的美好。在被册封为敦宜荣庆皇贵妃后十年,即光绪三十年,富察氏去世,享年46岁。她死后谥号为淑慎皇贵妃,葬于惠陵妃园寝。
富察氏的宠爱历程,虽然短暂,却也勾画出了清朝后宫的复杂权力关系,以及慈禧太后如何精心安排和操控后宫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