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九大封疆大吏包括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和东三省总督,这些都是掌握大权的官员。然而,其中东三省总督直到1907年才设立,首任总督是袁世凯的好友徐世昌。虽然东三省被称为“龙兴之地”,但其在九大总督中的地位却并不显赫。毕竟,东三省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直到晚清才逐渐引起重视。相较于东南省份,东三省对清政府的政治意义并不大。因此,尽管东三省被视为清朝的发源地,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时,也毫不犹豫地割让了辽东半岛,这也反映了东三省总督并非清朝疆臣中的最高领导。
东三省总督负责的区域是黑龙江、吉林和奉天三省,首任总督徐世昌曾在冯国璋辞去总统职务后,担任了四年总统。而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则成为了清史馆的总裁,主持了《清史稿》的编纂工作。
与此相对,直隶总督被视为最为重要的总督,所管辖的直隶省是清朝的政治中心——京畿重地,直接关系到朝廷的核心运作。能够担任这一职位的人,必须是深得皇帝信任的重臣。历史上,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人都曾担任过这一职务。曾国藩以平定太平天国起家,李鸿章则因外交事务声名显赫,虽然因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而饱受批评。袁世凯更是因称帝而声名狼藉,虽本可流芳百世。
紧随其后的是两江总督,统管江南、江西两省。随着江南的分割,两江总督的管辖范围包括了安徽、江苏和江西三省。两江总督之所以排在第二位,原因就在于经济实力。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大臣都曾担任过这个职位。特别是左宗棠,因收复新疆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因政争被外放为两江总督,并与李鸿章发生过激烈争执。刘坤一则与李鸿章共同发起“东南互保”策略,保障了东南的稳定,后来甚至被慈禧加封为太子太保。
两广总督统辖的是广东和广西两省,包含当时重要的海南。广东在近代的地位无需多言,林则徐、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曾担任此职。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而闻名,尽管最终被贬谪至新疆,但他的贡献依然得到认可。张之洞则以晚清的中兴名臣身份,推动湖广地区的实业发展,他创办了著名的“汉阳造”兵工厂。
湖广总督则管辖湖北和湖南两省,张之洞曾长期担任此职,他不仅推动湖广地区的现代化,还参与了“东南互保”并与慈禧维持良好关系。张之洞的影响力巨大,直到慈禧去世后,他的地位依然牢固。
闽浙总督统管福建和浙江两省,并兼管台湾。左宗棠曾因工作成绩突出,从浙江巡抚升任此职。
四川总督负责四川省,晚清时期,刘秉璋、岑春煊等人都曾担任此职。特别是丁宝桢,他作为慈禧的心腹太监,在四川总督职务上有着显赫的地位。
陕甘总督负责陕西和甘肃两省。左宗棠和曾国荃等人都曾在此任职,他们在西北的军事行动对清朝有着深远的影响。
云贵总督统管的是云南和贵州两省,明朝降将洪承畴便是首任云贵总督。晚清时期,刘长佑、岑春煊等人也曾担任此职,最后一任云贵总督为李鸿章的侄子李经羲,他后来还曾在黎元洪政府中担任要职。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川、陕甘和云贵三省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们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相比之下,东三省总督的重要性在这几位总督中逐渐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