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曹操的争夺战在汉中持续了两年,从建安二十二年开始,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撤兵为止。期间,关羽因驻守汉中未能参战,刘备的黄忠和赵云则表现出色,立下赫赫战功。马超只参与了下辨之战,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不过,刘备集团的另一位大将——张飞的表现,令人感到困惑。在下辨之战之后,张飞与曹军的夏侯渊、张郃在宕渠、蒙头、荡石一带对峙。在五十多天的战斗中,张飞选择专攻张郃,甚至放过了曹军的主将夏侯渊,最终击败了张郃,使他仓皇退败。
为什么张飞会避开夏侯渊,专攻张郃呢?有一种解释认为,张飞可能出于对老丈人的顾虑,不敢与他交手,但事实上,这个解释并不完全合理。张飞作为一名有勇有谋的将领,显然会根据战场形势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打败张郃比击败夏侯渊更具战略意义。
夏侯渊不仅是张飞的老丈人,而且与张飞的妻子关系深厚。夏侯渊曾为张飞的妻子付出巨大代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儿子,才使她得以存活。尽管史料并未明确记载张飞是否得到夏侯渊的许可才娶其女,但这段亲戚关系显然是双方都认同的。
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在受到司马家族打压时,曾寻求刘禅的庇护,刘禅给予了他厚遇。刘禅甚至在谈到过去的恩怨时,巧妙地提到张飞当年“避免与老丈人直接交战”,而黄忠未能及时斩杀夏侯渊,这也显得颇为耐人寻味。
事实上,张飞避开夏侯渊而攻击张郃,更多是出于战略考量,而非单纯的私人感情。诸葛亮虽然留守成都,负责后勤和兵员的调配,但法正在前线担任主要参谋,指挥决策。若是诸葛亮在场,可能会对张飞的选择感到困惑,因为从战术角度来看,避开夏侯渊确实是张飞高明的决策。
张郃被视为比夏侯渊更具威胁。即使是刘备和诸葛亮,也对张郃的军事才能表示敬畏。张郃善于洞察战场形势,曾在多次战斗中击退刘备和诸葛亮的军队。张飞之所以绕过夏侯渊,专攻张郃,正是因为张郃的战斗力和威胁远超夏侯渊。
在刘备和张飞看来,张郃是必须消除的威胁。虽然夏侯渊在战斗中英勇,但与张郃相比,他的威胁并不大。因此,刘备对黄忠斩杀夏侯渊的功绩并不十分看重,反而更关注如何打败张郃。
虽然史料对夏侯渊的死因有不同记载,但普遍认为他是被刘备军击败,最终战死。无论是哪种方式,夏侯渊的死亡并没有改变张郃的威胁。张郃以其优越的逃脱能力和判断力,多次从刘备和张飞的手中逃生,证明了他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通过这一切,张飞对张郃的优先打击,以及刘备的战略安排,展示了他们深思熟虑的军事决策。这不仅仅是出于私人感情,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削弱曹军的实力,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提供保障。
最终,无论张飞的选择是否明智,这一战术决策无疑展示了刘备集团在面对强敌时的冷静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