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因其“奸诈”而闻名,成为了权谋的代名词。他通过装病设下计谋,利用曹爽的疏忽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最终成功地掌握了曹魏的权力。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继承了他的聪明才智,帮助巩固了司马家族的权势,为后来的晋朝建立奠定了基础。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司马家族成员都那么聪明能干,其中有一个非常愚昧的儿子,他虽然本可以成为权臣,但最终却因疏忽而被侄孙杀害。这一切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显赫地位
这个人就是司马懿的第四子——司马亮。与司马师、司马昭不同,司马亮是庶出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司马懿的侧室伏夫人。司马亮年轻时表现出了不小的才能,年少时就有“清警有才用”的评价。他曾在曹魏担任过散骑侍郎和万岁亭侯,后来,在父亲和兄长的影响下,他逐步升职,担任了东中郎将和广阳乡侯等职。到了司马昭执政时期,司马亮的地位更高,被任命为左将军,并加封散骑常侍、假节,负责管理豫州的军事事务。
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发动政变,建立了西晋。作为皇叔,司马亮被封为扶风郡王,食邑万户,地位十分显赫,还被赋予了权力,负责管理关中地区的军事事务。晋武帝还任命他为宗师,负责处理整个司马家族的事务,并授权他处理朝政中的小事与大事。
二、才能有限
尽管司马亮在晋武帝面前显得受宠,但他的才干远远不如他的兄长和父亲。早在曹魏时期,司马亮随兄长司马昭参与讨伐诸葛诞的叛乱,但他在寿春城下败北,甚至因此一度被罢职。后来,他被任命为关中地区的军务总管,然而他未能成功平定秃发树机能的叛乱,反而损失了大量兵力和资源,最终不得不被晋武帝免去官职。
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生病,外戚杨骏开始排挤司马亮,将他派到许昌做官。尽管晋武帝临终时将“接任大事”的遗诏交给了司马亮,但杨骏却将这份诏书藏了起来。朝廷上下都期待着司马亮能够在此时挺身而出,起兵讨伐杨骏,匡扶朝政,但司马亮却因为胆怯而选择了逃避,悄悄地前往许昌,开始了他的官职生涯。
三、最终丧命
291年,杨骏被杀,司马亮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太宰,掌管尚书事务。与此同时,他还被赐予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并得到了更多的军队与官员支持。此时,司马亮几乎拥有了西晋朝廷中的最大权力之一。然而,尽管有着如此显赫的地位,司马亮却因优柔寡断,错失了自己的生死关键。
在此期间,贾南风和楚王司马玮密谋,指控司马亮与太保卫瓘有废立之谋,想要将他除掉。贾南风和司马玮矫诏派遣长史公孙宏和积弩将军李肇带兵夜间围住了司马亮。司马亮手中拥有军队,完全有能力反击,但他却没有采取行动,反而接受了部下龙和刘准的忠告,声称“我无二心,怎会如此?”他甚至拒绝了任何抵抗的计划。在慌乱中,司马亮没有坚决采取行动,最终被司马玮派来的乱兵所杀。
司马亮的死,标志着他无能的结局。他本来有机会成为权臣,但因为一再的优柔寡断和不敢果断行动,最终丧命。这一切也暴露了他与司马家族其他成员相比的巨大差距。尽管司马亮有着显赫的地位和权力,但在关键时刻缺乏决断力,最终让自己失去了所有的权势。
资料来源:《晋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