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是一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特别是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中,他的名字被广泛提及。到底赵括是一个军事庸才,还是少见的军事天才呢?如今,网络上的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观点认为赵括只会空谈兵法,是一个军事庸才。有人认为,一位无能的将领会让千军丧命。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指挥失误,使得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在秦国名将白起的手下全军覆没。从那时起,赵国国力大幅衰退,最终无法与秦国抗衡,灭国已成定局。
另一种观点认为,赵括熟读兵书,确实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只不过,他的对手是享有盛名的武安君白起,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战场经验丰富,个人才能远胜赵括。尽管赵括最终失败,但他带领赵军英勇作战,造成秦军伤亡不小,因此他也值得肯定。
那么,赵括的真正军事才能到底如何呢?我们可以通过他父亲赵奢、母亲以及战国名相蔺相如的评价来一探究竟。
赵奢是战国时期的名将,擅长兵法,曾经以少胜多,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奢与赵括讨论兵法时,赵括信心满满,言辞激烈,自认为无敌。赵奢听后非常忧虑,他对妻子说:“打仗关乎生死,而赵括却觉得这事简单。如果赵国真让赵括当主将,那赵军必败。”赵奢的话,最终被证明应验了。赵奢对儿子的军事才能并不看好,显然他并不认为赵括适合担任主将。
赵括的母亲对赵括的评价也很重要。当时,赵国名将廉颇与秦军对峙,久攻不下,赵王十分不满,准备换将,任命赵括取代廉颇。赵括的母亲听说后,急忙去见赵王,试图阻止他让赵括担任主将。赵王疑惑地问她原因,赵母答道:“赵奢作为将军时,爱护士兵,士兵们敬重他,愿意为他效死力。而赵括总是高高在上,不懂得笼络士兵的心,每次得到赏赐,都自己拿回家,不分给士兵。赵括无法得到军心,若他成为主将,必定会失败。”赵王依旧固执己见,决定任命赵括为主将。赵母心知赵括可能失败,但她更担心赵括会因此丧命,于是提醒赵王,如果赵括失败,自己愿意承担责任。
蔺相如作为赵国的名相,也提出了对赵括的看法。他认为赵王任命赵括为主将,完全是因为赵括的名气,而忽视了实际能力。蔺相如指出,赵括不过是读了父亲留下的兵书,却不懂得如何应对战场的变化。他认为赵括的能力有限,不能胜任主将的位置。
综合来看,赵括的军事才能并不突出,虽有兵书知识,但缺乏应对复杂战场局势的能力。在与白起的对抗中,赵括显然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和指挥能力,导致了惨败。从历史事实来看,赵括的名气远大于他的实际能力,未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