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后,大清帝国就像一个被撕破了最后一层遮羞布的女人,原本的尊严被日本一举撕开。而在旁边围观的,不仅有日本,还有英国、法国、俄国等强国。这些国家都在等着分食这块肥肉。大清国的百姓都明白,如果不改变,整个国家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正因为如此,光绪皇帝才决定启用康有为等改革派人物来进行变法。变法对于国家来说是最后的希望,但改革的道路并不平坦,势力的争斗和权力的纷争,始终存在。 百日维新虽然是一次变革,但其中的权力斗争过于复杂,康有为等人虽然有大志,却缺乏足够的智慧。当他们有了权力后,便开始过于自信,狂妄地采取了激烈的手段,这也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光绪皇帝也因此失去了前途。 1894年,时任日本使者的代表带着烟卷,气焰嚣张地逼迫大清签订马关条约。与此同步,康有为、梁启超等改革派纷纷赶到皇宫,急切地告诉光绪皇帝,必须要迅速变法,否则国家就没有希望。光绪皇帝虽然心里想要改革,却一时不知从哪里下手。康有为拿出了日本和俄国改革的相关资料,这让年轻的光绪非常激动,认为不变法就等于灭国。他立即去见慈禧,声称要进行变法。 慈禧虽然态度上没有反对,但她提出了一个条件:不能削弱满洲贵族的权力。光绪皇帝得到了慈禧的允许后,开始着手进行改革。 初期的改革内容较为温和,主要是废除八股文、取消科举、设立新式学校和练习新兵等,这些改革措施没有太大冲击,很多满清大臣都无动于衷,认为这些改革没什么稀奇之处。然而,随着改革深入,许多新机构如制度局、海军局、陆军局等纷纷成立,改革的范围越来越广,触动了许多传统势力的利益。康有为打算担任制度局的领导,将他的门下弟子安排到各大局担任重要职务,甚至有一些人当着满清贵族的面提出保中国不保大清的口号。这无疑是在挑战大清政权,宣扬一种脱离朝廷的思想。 最先发现异常的军机大臣荣禄,试探性地问康有为,是否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够顺利进行,毕竟许多人不会同意。康有为则自信满满,傲慢地回应道:不怕,杀掉一两个高级官员,剩下的人自然会服从。 这番话简直是挑衅了满清高层的底线,尤其是那些掌握实权的权贵们。为了压制这些反对者,改革派提出了一些荒唐的计划,比如将新疆割让给俄国,西藏割让给英国,以此换取西方列强的支持。 这显然是幼稚且危险的想法。康有为甚至希望将满洲权贵一脚踢开,独自掌控改革的大权。与此同时,他还与李鸿章发生了冲突,李鸿章本来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心情低落,正想通过巴结新兴的维新派来提升自己的地位,然而当康有为想将江南的工厂和军队纳入军器局和陆军局时,李鸿章顿时警觉,并开始疏远改革派。 张之洞也意识到,康有为并非真心为国,只是在利用改革谋取个人利益。他之前曾支持维新派,帮助梁启超创办报刊,甚至推荐自己的门生加入维新派,但现在他开始和改革派保持距离。就在康有为开始扩张自己势力的时候,翁同龢也警觉到了问题,他立刻通知光绪皇帝,要立即停止过于激进的改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光绪刚从恭亲王奕?家里出来,得知奕?去世时,奕?的临终遗言中提到:翁同龢误国误民,决不可重用。这使得光绪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迅速将翁同龢从政坛清除。此时,康有为的改革计划遭遇了严峻的挑战。 就在所有人都在看改革派的笑话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表示,这样的改革方式史无前例,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随着形势的发展,康有为越来越孤立,所有的反对声音都指向他。他开始认为背后反对自己的人,都是慈禧所主导的势力。因此,他决定采取极端手段,想通过围攻颐和园来除掉慈禧。 康有为的计划极其大胆,但又过于愚蠢,几乎所有维新派内部的人都知道他准备实施这一行动。康有为甚至派遣谭嗣同前往找袁世凯,指示他先铲除拥有军权的荣禄,再回头处理慈禧。 袁世凯虽然与李鸿章有深厚的关系,但他并不蠢,知道慈禧的权力和手段。袁世凯迅速出卖了康有为,将计划透露给了荣禄,荣禄立即调动军队,赶往颐和园,向慈禧汇报。没过三天,改革派就得知了失败的消息,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 维新派的六君子最终用鲜血告诉世界,戊戌变法彻底失败。值得一提的是,刘光第和杨锐是张之洞推荐的,而林旭则与荣禄有深厚的关系,属于湘军的暗线,他们本来是想在变法成功后分得一杯羹。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则一直劝说他要慢慢来,但他也未能逃脱这场灾难。 最令人痛惜的是谭嗣同,他原本可以逃跑,但他选择留下并说出那句著名的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流血牺牲者,此国之所以不昌盛,如有,就从我谭嗣同开始。这是他对变法的忠诚和决心,最终他为此付出了生命。 康有为虽然表面上支持改革,但他自己却腐败,参与了许多不正当的交易,利用改革谋取个人私利。最终,改革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让国家陷入了更深的困境。改革失败后,康有为不但没有承担责任,反而偷偷逃跑,最终沦为历史的笑柄。 百日维新只是一次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改革,维新派既没有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也没有与各方势力做好沟通。最终,他们的改革方案完全失去控制,反而引发了更大的混乱。 对于慈禧来说,戊戌变法不过是一场游戏,她随时可以毁掉它。而这种改革的失败,也让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满清政府与外部列强之间的矛盾加剧,内部的势力失衡,最终导致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 戊戌变法失败后,大清帝国逐渐走向衰败,湘军和淮军的大佬们逐渐收缩势力,江南成为他们的最后防线,而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愈发紧张,最终走向了不可避免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