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拥有狼顾之相的人物其实并不多。那个时代的人们大多怀抱着一统天下、让百姓安康乐业的理想。提到诸葛亮,我们都知道他在刘备去世后便开始了北伐,直到第五次北伐时因病去世在五丈原。而令人困惑的是,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一直没有趁机伐蜀?他为何直到去世也未曾攻打蜀汉?这个原因,直到今天仍能让人深思。
事实上,司马懿背后代表的是曹魏,曹魏的国力远远强于蜀国,从军事角度来看,司马懿完全没有理由不发动攻势。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于公元234年被任命为太尉。到了237年,辽东太守公孙元反抗曹魏,尽管如此,蜀国在诸葛亮临终之前虽然有姜维接任,但姜维的智谋与军事才能,依然无法与司马懿相提并论,差距巨大。 司马懿早在曹操的眼中就展现了非凡的能力,曹操曾认为他有雄豪志,并且发现他面上有狼顾之相,这让曹操心生忌惮。在临终前,曹操对曹丕说过: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意思是,司马懿这样的人将来可能会挑战魏国的统治。即使在诸葛亮在世时,司马懿的价值依然受到重视,但当诸葛亮死后,如果司马懿趁机攻破蜀汉,后果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司马懿在得到命令后,曾表示现在我躺在床上,想看看你,赶紧回家,和我见面!这表明他与当时的皇帝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魏明帝曹叡也曾对司马懿保持警惕,担心他因为掌握兵权而渐渐脱离朝廷的控制。曹叡担心司马懿会做大,于是下令让他辅佐年幼的曹芳。曹芳即位时仅8岁,而这时的曹叡已经去世。这个举动实际上让司马懿处于一个极好的时机,他不仅拥有巨大的军权,且在政治上也逐渐获得了更多话语权。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司马懿并没有趁机攻打蜀汉。事实上,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他能够除掉曹爽,那魏国的实际权力将完全落入他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