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这本历史书中,作者陈寿没有详细描述刘备在关羽去世后是如何反应的。相反,在张飞去世时,张飞的营都督急忙上表报告刘备,刘备得知这一消息时,只是惊叹道:噫!飞死矣。与关羽相比,刘备对张飞的死显得格外震惊,这种反应并非因为刘备对两人的感情不同,而是因为张飞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刘备之间复杂的关系。张飞虽是个性格粗犷、好勇斗狠的军人,但他对朋友非常尊重,且经常以宽松的方式管理自己的部下,有时甚至允许他们近距离随侍自己。然而,张飞对部下的亲近,以及他直言不逊的脾气,常常让刘备心生忧虑。刘备曾多次劝他改掉这些毛病,但张飞始终没有改正。
刘备与张飞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因此并没有出现张飞叛变的可能性,也没有张飞被手下告发的情况。然而,当张飞的营都督急匆匆地上表时,刘备的心中不禁产生了警觉,猜测自己一直担忧的事情可能发生了——张飞很有可能是遭到了曾经惩戒过的亲信所害。于是,他惊叹的声音中,充满了悲痛和不安。陈寿通过这种写作方式,明显是在表达张飞未听从刘备劝告,最终酿成了悲剧,同时也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了张飞死因的背景。相比之下,关羽之死则是因为战斗中英勇牺牲,这对于一个武将来说是一种相对正常的结局。虽然刘备为关羽的死感到痛心,但并没有表现出过于激烈的情绪,因此这一事件并未被大量记录。 从总体来看,《三国志》并没有过多描写刘备对关羽和张飞去世后的悲伤反应,二者在情感表现上并没有明显差别。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备获知关羽兵败的消息后,立即决定亲自带兵前去营救。但就在他准备出发时,突然传来关羽和其子关兴被俘并遭害的消息。刘备听后悲痛欲绝,情绪失控,大声悲叫并晕倒在地。群臣和百官们见状,立刻上前抢救,经过一番努力,刘备才慢慢恢复意识。此时,关羽的儿子关兴也刚好赶到,他看到刘备后,痛哭流涕,深深触动了刘备的伤心之情。刘备再次大叫,情绪失控,又昏厥过去,诸葛亮等人不得不再度进行抢救。 接下来的三天里,刘备几乎一直处于极度悲痛的状态,多次因痛哭而失去意识,甚至因过度伤心而泪水湿透了衣襟,最终竟然伤到了身体,流出了血。在诸葛亮和其他百官的劝解下,刘备才开始尝试进食。当得知张飞也遭遇不幸的消息时,刘备的情绪反应与关羽去世时几乎相同,震惊与悲痛交织。他除了悲叫噫!三弟休矣!之外,依然悲痛欲绝,痛哭晕厥,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下才得以恢复意识。当张飞的儿子张苞赶到,伏地痛哭时,刘备再次感受到了失去至亲挚友的无尽哀痛,久久无法自已,甚至因伤痛过度,再次无法进食。最终,在众多百官的劝说下,刘备意识到,若真想为关羽和张飞复仇,就不能再继续伤害自己的身体。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对关羽和张飞的去世表现出了极为深切的悲痛,情感反应无疑是高度一致且同样深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