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翟让在瓦岗寨聚集起义,举起了反隋的旗帜。到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带领队伍投降唐朝。瓦岗军从成立到解散,前后活动了9年,在中原地区一直是威胁隋朝的强大力量。虽然瓦岗寨最终未能取得成功,但其武将们却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人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瓦岗寨中的十大名将。 翟让(?-617),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的首领。翟让带领瓦岗军发展壮大,达到数万人的规模。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加入瓦岗军并帮助翟让策划,合并了周围的其他起义部队,最终瓦岗军的规模扩展到几十万人,成为隋末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之一。在瓦岗军的指挥下,翟让一度被推举为魏公,并且受李密任命为上柱国、司徒,封东郡公。但翟让推举李密为魏公后不久,却因为某些原因被李密设计杀害。
李密是北周名将李弼的曾孙。大业九年(613年),李密参与了杨玄感的起义,但失败后被捕,途中逃脱并隐匿在民间。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投奔了翟让的瓦岗军,并很快成为军中的重要人物。随着瓦岗军的壮大,李密逐渐积累了实力,但最终他设计杀害了翟让,导致了瓦岗军内部的分裂。618年,李密归顺东都越王杨侗,被封为魏国公。此后,宇文化及率军从江都北上,李密被派去防守,后来又与王世充发生战争。最终,他兵败被迫入关投降唐朝,被封为邢国公。但李密性格反复无常,619年,他再次反唐而被杀,时年三十七岁,头颅被送到长安。 李勣出身于高平北祖徐氏家族,早年投身于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后随李密归顺唐朝。他在唐朝建立初期,深得唐高祖、唐太宗及唐高宗的信任,一生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尤其在卫国的拓边事业中有着卓越的表现。李勣与卫国公李靖并称,他为隋末瓦岗农民军的发展和唐朝的开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他被追赠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并陪葬于昭陵。 程咬金在隋朝末年加入瓦岗军,担任内军骠骑。他在兵败后投降了王世充,后来又在武德初年归顺唐朝,跟随秦王李世民,屡次立下战功,包括破宋金刚、擒窦建德和降王世充等。他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宿国公,并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程咬金于麟德二年(665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获得了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的荣誉,并被追谥为襄,陪葬于昭陵。他的结局非常圆满,和李勣一样,被列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王伯当是瓦岗军中的一位重要将领,也是李密的心腹。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李密称魏公,封王伯当为琅琊公。王伯当随李密投降唐朝,但最终因反叛唐朝被杀害。 单雄信,出生于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是隋末瓦岗起义军的领袖之一。在李密兵败后,单雄信投降了王世充,并被任命为大将军。后来,他参与了对抗唐军的战斗,曾差点杀死秦王李世民。武德四年(621年),单雄信随王世充投降唐朝,最终被秦王李世民处决。 秦琼起初是隋朝将领来护儿的部下,后随张须陀镇压反隋起义军。张须陀战败后,秦琼归属于瓦岗军,担任帐内骠骑。李密战败后,秦琼投降王世充,并在武德二年(619年)归降唐朝。秦琼在唐朝建立后的战斗中屡次立功,封为翼国公。638年,秦琼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徐州都督,并陪葬于昭陵。罗士信是隋末的一名勇猛将领,起初参与镇压李密的瓦岗军,但在张须陀战败后,他投降瓦岗军,并被任命为总管。在对抗王世充时,罗士信战斗中重伤被俘。之后,他带领千余部队投降唐朝,获得了陕州道行军总管的职位。但最终在武德五年(622年),罗士信在洺水城防御战中被刘黑闼的义军所杀,葬于北邙山。 吴黑闼最初是瓦岗起义的成员,后来成为王世充的部将。在武德初年,他随秦叔宝和程咬金投降了唐朝,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吴黑闼先后担任左卫中郎将、宕州都督和右武卫将军等职务。668年,他去世,唐朝追赠他为代州都督,谥号为忠,并陪葬于昭陵。 牛秀是瓦岗起义的成员之一,起初兵败后投降王世充,最终在武德初年归顺了唐朝,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心腹将领。他在唐太宗即位后,屡立战功,封为琅琊郡公。永徽二年,牛秀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被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并陪葬于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