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听过刘备这个名字,罗贯中在书中对刘备的塑造十分突出,他让刘备成为了一个广受爱戴的仁君,凸显了刘备的虚伪形象。然而,事实上,刘备的伪善甚至超过了那个性格多疑的曹操。
如果刘备最终一统天下,登上了帝位,那么他很可能会将自己身边的三位功臣斩杀。那刘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而这三位让刘备心生忌惮的功臣又是谁呢? 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的后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作为皇室后裔,也萌生了争夺天下的念头。为了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他开始招兵买马,广泛结交像绿林好汉这样的人物。 史书记载,刘备的外貌端正,身高七尺五寸,双手自然下垂能触及膝盖,侧面看,他有一对特别大的耳朵,给人一种帝王的感觉。虽然他在表面上喜怒不形于色,待人也不算特别热情,但他身边的朋友却都争相与他结交。在这些朋友和商贾的支持下,刘备召集了大量的兵力,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取得了赫赫战功。 在这些征战中,刘备亲身经历了不少世态的冷暖。他逐渐明白,唯有坐上那个最高的位置,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决定振臂一呼,和关羽、张飞结义为兄弟,走上了自立为王的道路。 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当时一位真正的英雄豪杰。然而,蜀国在当时的地位却显得十分尴尬。若论武力,刘备无法与吴国的大将相比;若论国家实力,又远逊曹魏政权。因此,他终其一生也未能完成匡扶汉室的梦想。 刘备之所以能成为蜀国的君主,得益于一群忠诚的支持者,比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在刘备的事业未成之前,这些人都是他亲密无间的朋友,但如果有一天刘备真的统一天下,他绝不会对这些忠臣手下留情。聪明如诸葛亮,早就看透了这一点。 帝王之家最冷酷无情,常常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悲惨结局。这一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刘备身上。 虽然刘备与关羽在桃园三结义时,表露过深厚的兄弟情义,但对刘备来说,关羽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关羽武艺高强,且十分讲究义气。如果关羽有谋反之心,单凭刘备的力量,根本无法控制他。更何况关羽性格固执,曾多次违背刘备的意愿。若是将来有机会,刘备绝不会轻易放过关羽。刘备和关羽确实曾生死与共,患难与共,但刘备不仅仅是一个将军,他更是一位懂得帝王之道的君主。对于他来说,做事只看利益,情分并不重要。 同样地,如果刘备最终统一天下,他绝对不会放过马超。因为马超并没有真心投降。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前,马超曾一度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权,争取统一天下。他曾与曹操等人激烈作战,但在战场上败给了曹操,这才不得不归降刘备。 从表面上看,刘备好像是一个能接纳所有人才的宽容君主,实则他心思缜密,处事有极强的算计。毕竟,马超曾有过背叛的先例,因此刘备不可能在掌权后放过他。如果刘备最终成功称帝,他一定会在一开始就将马超扼杀在摇篮里。 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情谊,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然而,事实上,二人之间的友情远没有外界所想的那样纯粹。如果刘备在诸葛亮死前统一了天下,他绝不会给诸葛亮留下生路。 刘备是位君主,和刘邦一样,精通帝王之道。他不仅能巧妙地运用人才,还知道如何摧毁他们。当刘备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时,他通过朋友的引荐认识了诸葛亮,并三次亲自拜访请他出山,担任自己的军师。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不仅仅是战友,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毫不夸张地说,若没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就没有刘备后来建立的蜀汉政权。 然而,即使是聪明如诸葛亮,也未能逃脱刘备的猜忌。诸葛亮的智谋令刘备心生畏惧,刘备甚至在他未完成大业之前,就开始对诸葛亮心存疑虑。虽然在刘备争夺天下时,他能与诸葛亮和平共处,但等到他真正完成大业后,刘备必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位聪明的军师。 遗憾的是,刘备并未能统一天下,甚至未能实现匡扶汉室的愿望就去世了。在临终时,刘备特别召来诸葛亮,试探他是否有谋反之心。在得到诸葛亮的答复后,刘备才放心地将权力托付给他。 由此可见,所谓的君臣关系,也常充满了猜疑与不安。帝王的道路注定孤独而充满背叛与算计。 不过,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依然忠诚履行了对主公的诺言,倾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耗尽了自己所有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