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熟知的四大发明,实际上,古代中国还创造了许多其他重要的技术和发明,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些成就被遗忘或者被有意忽视。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曾指出:这些和其他许多中国的原创发明,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奠定现代世界基础的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都源自古代中国。
例如,钻井技术、天然气开采与管道运输、火炮、眼镜、牙刷、齿轮、合页、下水管道、马具、机械钟、炼钢技术、铸造术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考古或史书的记载追溯到中国的发源地。因此,罗伯特·坦普尔所说的并非空穴来风,事实确实如此。遗憾的是,由于近代中国的挫折,许多人对这些成就产生了自我否定,缺乏足够的信心,甚至认为这些历史记载不可信。 本文主要讨论的,不是这些较为常见的发明,而是中国人在2万年前的一项世界级的发明,这项发明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历史——那就是陶器! 在谈到世界上最早的陶器时,我们不得不提到1925年在捷克发现的捷克下维斯特尼采陶瓷。其中的女性塑像被称为下维斯特尼采的维纳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7万到3.1万年前。然而,这些发现只是陶瓷,即便是低温陶瓷,制作时的炉温也至少需要达到700到900度。而且,这些陶瓷没有继承性的演变过程,前没有类似的技术,后也没有相关的传承,尤其是出土的陶器,只有精美的塑像和陶球,而没有出现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陶容器。因此,这一考古发现的真实性就显得值得怀疑,甚至连西方学者也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 真正让我们看到陶器起源的,发生在上个世纪。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乡的仙人洞遗址出土了两项至关重要的发现:第一,出土了1.4万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这代表着世界上最早的水稻,也是最早的农业;第二,出土了2万年前的陶罐,这是一件典型的日常生活用陶容器。仙人洞的考古项目是中美合作进行的,并非仅仅是中国的主观判断。参与该项目的哈佛大学考古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弗·巴尔·约瑟夫明确表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陶器,意味着中国南方可能还会有更早的陶器遗址。因此,毫无疑问,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出土地就在中国,中国是制陶术的发源地。 陶器看似普通,但它实际上改变了整个世界,成为中国对世界做出的第一个革命性贡献。陶器是世界上第一种人工材料,它的出现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陶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陶器可以用来煮饭、烧水、储存食物和水源,甚至酿酒。在中国,陶器还发展出了用于礼仪的陶礼器。可以想象一下,在没有陶器的时代,人类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由此我们也能更加清楚地理解陶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其次,陶器的制作技术衍生出了无数其他重要的技术,甚至可以说,后来的许多技术都与制陶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例如:冶金技术的出现,尤其是青铜和铁的冶炼。冶金的基础是高温炉火,而制陶本身需要用到高温窑炉。古人在制作陶器时,偶然地将某些特殊石块放入窑中烧制,最终发现了其中的冶金奥秘。因此,中国的冶金技术与制陶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铸造业的发达,使得中国青铜器和铁器的铸造远超西方的水平。 陶轮的发明。陶轮分为慢轮和快轮两种,这一发明非常重要。它的技术原理可能成为了纺织技术中的纺轮的起源,甚至车轮也有可能源自陶轮。 烧砖技术。中国的烧砖技术起源于制陶,且有着完整的演化链。从偶然烧制的红土块,到不规则形状的烧土块,再到大约5000年前出现的标准砖块,烧砖成为了专门的建筑材料。与西方不同,中国的烧砖技术从很早就开始了,而且在5000多年前,中国的烧砖技术已非常成熟,广泛用于城墙和房屋的建设。 第三,制陶术对人类的影响,或许更大的是,它开启了人类创造的窗口。通过将周围的物质烧制,或者将几种物质混合后烧制,人类便能获得新的创造性产物。之前,人类几百万年的发展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但自从陶器的出现,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突然加快,距今仅2万年左右,便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与陶器的出现有着直接的关系。 制陶术在中国出现后迅速扩展到周边地区,并传播到欧亚草原,最终传入西亚。学者韩建业在《再论丝绸之路前的彩陶之路》一文中明确指出,西亚最早的陶器出现在公元前6900年左右,而欧洲则要更晚一些才开始制陶。与此同时,西亚地区早于学会制陶之前,已开始农业的种植,比如栽培小麦,同时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古城——耶利哥。而中国则是先有陶器、后有农业和古城的顺序。特别有趣的是,西亚学会制陶后,进展速度极快,不仅短短几百年内便制作出精美的彩陶,而且很快就发展出了苏美尔文明。 因此,2万年前中国人发明的制陶术无疑是科技之祖,它的出现深刻改变了整个世界,并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可以说,这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