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代常设的高级武官职务,通常是指掌管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或统帅。古代的大将军职权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变化。在许多历史时期,许多将领被尊称为大将军,但秦汉时期和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务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来说,大将军指的是最高的军事指挥或统帅。本文将重点介绍西汉时期的六位大将军。
一、韩信 韩信出身贫寒,家境困窘,年少时曾寄居别人家中,还受过屈辱。秦末的农民起义爆发时,韩信先是投靠了项梁和项羽,后来又转投刘邦,但始终未受到重用。刘邦进入汉中时,韩信逃离,最终被萧何带回,并推荐给刘邦。刘邦登基后,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与项羽争夺天下。所以,韩信可以被视为西汉的第一位大将军。当时,刘邦明确表示韩信在所有武将之上,对此,韩信也没有让刘邦失望,立下了赫赫战功。正是韩信的帮助,刘邦才能最终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然而,垓下之战后,韩信被封为楚王,但在汉六年(前201年),刘邦开始削弱异姓王的权力,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到汉十一年(前196年),因有人揭发他参与陈豨谋反,韩信被吕后与萧何合谋在长乐宫杀害,并满门抄斩。韩信的结局,正是验证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犬烹的古语。 二、窦婴 窦婴(?—公元前131年)是西汉时期的一个重要大臣,字王孙,来自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武邑县)。他是汉文帝皇后窦氏的侄子。七国之乱爆发时,窦婴被汉景帝任命为大将军,协助平定叛乱。七国之乱结束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到了汉武帝时代,窦婴升任丞相,成为百官之首。然而,窦婴后因伪造遗诏一事被牵连。元光四年初(公元前131年),窦婴因伪造遗诏罪被处死,和韩信一样,他也未能善终。 三、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出身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他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也是大司马霍去病的舅舅。元朔五年(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卫青抓住匈奴右贤王傲慢轻敌的弱点,发动夜袭,成功大破匈奴,获得了大胜。战后,汉武帝任命卫青为大将军。值得一提的是,在卫青之前,大将军并不是一个常设的职务,直到卫青的任命,才使得大将军成为常设职务,并被置于三公之上。卫青去世后,汉武帝追赠他谥号烈,并允许他与妻子一起葬在茂陵,还根据阴山的形状为其修建了墓冢。四、霍光 霍光(?-前68年4月21日),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霍光是大司马霍去病的异母弟,汉昭帝上官皇后的外祖父。霍光在汉武帝临终时被任命为大将军和大司马,辅佐幼主。汉昭帝继位后,霍光掌握了朝政大权,实际上成为了权倾一时的摄政王。后来,汉宣帝即位后,霍光宣布归政,但依然掌握着大权。他的女儿霍成君成为了汉宣帝的皇后,霍氏家族因此变得非常显赫。然而,霍光去世后,霍光妻子霍显涉嫌毒害皇后许平君及其母子,霍家族因此遭到清算,霍光的家族成员被满门抄斩。尽管如此,考虑到霍光的功绩,汉宣帝仍然在露三年(前51年)时将霍光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给予极高的评价。 五、王凤 王凤(?—前22年10月4日),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王凤是西汉的外戚和权臣,阳平顷侯王禁之子,孝元皇后王政君的同母兄。汉成帝即位后,王凤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并负责掌管朝政。王凤和他的三个兄弟(王音、王商、王根)分占重要职务,通过铲除异己,牢牢掌握了朝廷的大权。王凤还提拔侄子王莽为新都侯,进一步巩固了王家的权力。然而,王凤在阳朔三年(前22年)因病去世。在临终时,王莽悉心侍奉,王凤深受感动,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暗示他对侄子的未来有所预见。 六、王商 王商(?-前25年),字子威,涿郡蠡吾县(今河北省博野县)人。王商是西汉的外戚大臣,也是汉宣帝母亲王翁须的侄子。他的父亲是乐昌侯王武。汉成帝即位后,王商被任命为左将军。建始四年(前29年),王商因认为大将军王凤权力过大而产生不满。元延元年(前12年),王商因年老请求辞职,汉成帝出于怜悯将他升为大司马大将军,并增封2000户,赐予大量财富。不久后,王商便去世。王商的去世,使得西汉末年的政局更加混乱,也为后来的变故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