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军阀割据纷争,许多英雄豪杰应时而起,加入了这场混战。而最终崛起并统一天下的李唐,实力自然不容小觑。李渊先后击败了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和刘黑闼等强敌,最终笑到最后,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然而,在他们征战四方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实际上,在那个时代,有一个人曾一度击败了李世民所率领的唐军,正准备乘胜追击,谁知就在这时,他因病去世,若不是这样,历史的进程或许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这个人,便是薛举。 薛举的父亲在金城定居后,发了横财,一举成为当地的豪门富户。薛举天生身强力壮,喜欢骑马射箭,且性格豁达,结交了许多江湖朋友,这些朋友在他之后的起义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薛举曾通过劫持金城县令,开仓放粮,顺势起义,迅速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支持。
他自称西秦霸王,并开始向附近的土匪招降。果然,许多匪帮纷纷响应他的号召,其中最早投降且最为强大的匪徒,是由宗罗睺所领导的部队。隋朝很快派兵来镇压,但薛举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轻松击败了隋军,隋军溃不成军,薛举的兵力也迅速增加到了十万之众。 三个月后,薛举在兰州自立为帝,封王、封后、封太子。接着,他派出部将攻击李轨,之后又攻占了扶风郡,使得唐弼归附于他。此时,薛举自称拥有二十万大军,计划向长安进军。而此时的李渊,也刚刚占领了长安,两军之间的决战即将展开。 公元618年,唐军总管张长逊率先发动袭击,攻击了宗罗睺。薛举得知后,率军前往救援,李世民也亲自带领唐军前来迎战。双方在高墌城对峙,战斗一触即发。 李世民注意到薛举方面的粮草短缺,认为敌人支撑不了多久,便决定采取消耗战术,利用时间优势逐步压垮敌人,原本这场战役可以说是稳操胜券。然而,令李世民意想不到的是,他在这时突发重病,整个计划因此被打乱。李世民不得不将指挥权交给刘文静和尹开山。 虽然此前已经定好了应对策略,刘文静和尹开山却因为资历较高,轻视了薛举的军事能力,决定主动出城迎敌。结果,薛举亲自带领骑兵作战,唐军被打得四散溃逃。当刘文静和尹开山意识到中计时,已经为时过晚。经过这一场惨烈的战斗,唐军死伤过半,最终李世民不得不拖着病体带领余部撤退,才避免了全军覆没。 这场胜利大大提升了薛举的信心。他的部下提出,经过这场战斗,唐军已经遭受了重创,军心动荡,此时正是攻占长安的最佳时机。若乘胜追击,三个月内攻下长安并非不可能。可以说,薛举的计划非常大胆,但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这个目标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如果历史真按这种方式发展下去,那么,长安未必能被攻占,大唐的帝国也可能不复存在。然而,就在此时,薛举突发重病,并且病情急剧恶化。从生病到去世,仅仅过了很短的时间。薛举的去世,让原本充满希望的局势瞬间改变。 薛举的儿子薛仁杲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继续与唐军作战,但最终还是在几个月后败给了李世民。薛举所建立的西秦政权,也随之彻底灭亡。 薛举智勇双全,毫无疑问,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干的领袖。就算他和李世民的交战能继续胜利,甚至最终夺得天下,但他也很难稳固自己的政权,无法创造像贞观之治那样的盛世局面。根据史书记载,薛举性格残暴,嗜杀成性。每破阵,所获士卒皆杀之,杀人多断舌割鼻,或碓捣之。这样的暴虐性格,注定他即便登上帝位,也难以赢得民心,且不可能维持长久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