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惨败,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麾下谋士的智谋下降,而是受到了许多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击败袁绍并统一北方之后,曹操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强大的统治者之一。他不仅掌握了帝王之权,还控制了经济最繁荣、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拥有庞大的军队和充足的粮草资源。这样一来,曹操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己的统一大业。此时的曹操满怀信心,决心南下征战,心中已经描绘出统一全国的宏大蓝图。尽管他曾凭借少数兵力战胜过袁绍,但现在他拥有的兵力和资源远远超过往昔。曹操眼中的孙权,依旧是一个年轻、经验不足的少年,而屡次战败的刘备,则根本不值得一提。因此,曹操心中难免产生了些许急切和焦躁的情绪。
曹操这次出征,志在必得,士气高涨。甚至在他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中,他表达了对周公理想化治国的渴望,诗中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渴望像周公那样成为杰出人物,最终实现天下统一的宏伟目标。 尽管曹操身边有不少谋士,但他的得力助手郭嘉已去世,荀彧也多待在后方,未能亲自随行。虽然贾诩和程煜都曾提出劝告,但这些建议并未被曹操采纳。早在曹操南征之前,贾诩曾建议先安抚百姓,稳固和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然而曹操对此并未重视。贾诩因为他的深思熟虑和保全自身的处世风格,不愿过多干涉曹操的决定,最终不得不放弃劝谏。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贾诩的智慧,可以参考12月3日的相关文章,探讨他为何没有对曾建议他杀死自己儿子和侄子的谋士下手,以及他本人的聪慧。 程煜则发现曹操的连环船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并且对于敌军可能采取火攻的策略感到忧虑。曹操却自信满满,认为冬季的西北风盛行,火攻只会伤敌而不会伤到自己。尽管程煜再三尝试劝说,但被旁人提醒:你还记得师勖吗?不久前,师勖因为指出《短歌行·对酒当歌》中的乌鹊南飞不吉利的字眼,被曹操下令刺杀。程煜担心自己的言辞激怒曹操,因此默默无语,不再继续劝说。 虽然曹操和他的谋士们在智谋上都表现出色,但对手的智慧同样不可小觑。尽管曹操的谋士们相较于普通人智谋较高,但在谋士的圈子里,智谋的差距并不一定很大。再者,曹操谋士们此时正专注于如何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刘备和孙权的谋士们则是为了生存而斗智斗勇。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他们的警觉性和处事能力显得格外敏锐。孙权和刘备从一开始就精心策划了连环计,诱使曹操将船只连在一起。接着,周瑜在战斗中故意让曹操的小船获胜,进一步增强了曹操对连环船的信心。同时,他们还巧妙利用蒋干偷书的计策上演离间计,再通过黄盖装作投降,实施苦肉计。正是这些层层叠加的计策,让曹操毫无防备,陷入了困境。 在高手对决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战局的走向。赤壁之战的失败,绝不仅仅是因为曹操的谋士们的智谋下降,更多的是由多重因素的交织与作用所引发的。这一历史性的失利,是多重因素的综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