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三国乱世,群雄逐鹿,烽烟不断,其中魏、蜀、吴三家独大;尤以“刘备”代表的蜀汉和“曹操”代表的曹魏之间的争斗最为精彩。再看“刘备”虽名为汉室宗亲,实则乱世中不过是一“织席贩履”的街头货郎而已,论出身是无论如何不能跟“曹操”和“孙权”比的;但就是这么一位出身不好的“皇叔”一路南征北讨,最后竟然走上了“汉中王”的宝座,着实让人佩服。
乍一看“刘备”素以仁义自居,深得人心而取天下,似乎一切都那么水到渠成;但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备的“仁义”背后却埋下了多少英雄豪强的尸骸,这才最终登上了人生巅峰。这么看,“刘备”不仅是三国中最励志的一位,也是三国诸侯中最“晦气”的一位;甚至可以说刘备到哪,当地不是战火不断,就是地方诸侯死的悲惨。 最初的“刘备”几乎无名无姓,世人皆不知他“汉室宗亲”的显赫身份;直到碰上了张飞和关羽,貌似三人情投意合,皆有扶汉之心,于是就有了“桃园三结义”的千古美谈。殊不知“张飞”乃是地方豪强(不限于杀猪),为帮刘备“匡扶汉室”不惜放弃先前的无忧生活,毅然变卖家财助其招兵买马;当然,“张飞”有梦想,为理想散尽家财也不能说完全是“刘备”的错。 之后“刘关张”诛杀黄巾军有功,朝廷却不为所动,“张飞”一气之下鞭打邮督,三人不得已投奔公孙瓒;从这里开始,刘备也正式开启了逐鹿中原的征程,所谓的“仁义”也开始充分展现出威力。说起刘备投奔“公孙瓒”,既然被人收留总要做出些成绩,甚至助其成就霸业也不为过;可是刘备却并非如此,过了段消停日子就要走。说白了,这种行为别说“仁义”,恐怕连最起码的礼貌也不算;可刘备的理由颇为高大上,曾经的“恩人”孔融遭难,出于“仁义”要赶往相救。 “公孙瓒”倒真的是仁义之主,又借兵又送钱;这些本就是“公孙瓒”资助,可刘备却理所当然的据为己有,领着这些兵却没投奔孔融,而是“救”徐州。当然仍是“仁义”借口,说陶谦乃是汉室忠臣;结果陶谦临死把自己亲儿子丢一边,硬是将偌大的“徐州”给了刘备,这其中因由恐怕仍少不了刘备的“仁义”作祟。这是刘备人生中第一次占据地盘,陶谦也是因刘备“仁义”而死的第一人;可好景不长,碰上了“不仁义”的吕布,这次刘备不仅丢了徐州,还配合曹操弄死了吕布。 刘备再投“曹操”,还被引荐给皇帝正式得了个“皇叔”的名号。对于刘备的“仁义”曹操看的十分透彻,“青梅煮酒”已经说明了一切,因此既没给兵也没给地盘,就这么留在身边;刘备再也找不出“仁义”的理由离开,只得韬光养晦的等待机会。正是由于刘备的“仁义”,还间接引出了汉献帝的“衣带诏”,又恰逢袁术称帝;这次刘备有了充分的理由,窃取曹操之兵重新夺取“徐州”,还拿出“衣带诏”作为自己“仁义之师”的佐证,并开始公开与曹操作对。殊不知,刘备拿“衣带诏”当成武器,汉献帝却被“衣带诏”害的几经生死,皇室宗亲多人被诛;如果说这跟刘备的“仁义”一点关系没有,恐怕难以堵住悠悠之口。 刘备以“仁义”为武器,虽然比手中剑还锋利,但也要分人。碰上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结果刘备还是弄丢了徐州,刘关张三人还落了流离失所的下场。最终关羽被“曹操”骗降,可二爷“忠义”却是货真价实的,过五关斩六将,不离不弃的又来寻找刘备;当然,后来张飞也得以回归,还得一大将“赵云”。再说刘备,被曹操的死敌“袁绍”收留;这里还要穿插一件事,此时“公孙瓒”死于袁绍之手。说起“公孙瓒”也算是刘备的恩人,想当年“孔融”有恩与刘备,他就马不停蹄的去救;为什么到了同时恩人的“公孙瓒”落难时,“仁义”的刘备反坐视不管了? 好吧,如果说“公孙瓒”覆灭时,刘备正在与曹操征杀,无暇顾及也算一个理由;可是杀害公孙瓒的正是“袁绍”,刘备听闻后却没一点表示,只是发出了些许叹息之声。难道“公孙瓒”是咎由自取?难道“公孙瓒”当年借兵是理所当然?只有一个解释,现在刘备用得着“袁绍”,“仁义”这件武器也就用不上了。 刘备仁不仁义暂且不提,当时的“袁绍”是真的做到了仁至义尽,待刘备如上宾,甚至要打大仗也带着他;其目的自然很明显了,刘备与曹操多次交锋,这次袁绍也想让他在军前出谋划策。可谁料想曹操军中有刘备的兄弟“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短时间内杀了袁绍帐下两员上将;当然,这不能说是刘备的错,毕竟当时谁都不知道对方的情况。“袁绍”虽然怒不可遏,可最终没杀刘备;按理说“袁绍”先收留,又间接因刘备损失了两员大将,此时刘备怎么说也要做出些表示,就是召回关羽替袁绍打几仗也不为过。 可是刘备又跑了,“仁义”的理由是看出了袁绍并非雄主,早晚要完;这时候刘备的“仁义”又在何处?明知曾好心收留自己的“袁绍”要完,非但不帮忙反釜底抽薪的逃了;结果“袁绍”官渡一战大败,虽直接原因不在刘备,可毕竟少了“颜良”、“文丑”,这两人在虽主导不了全局,但至少多了一份力量与曹操对抗。再看“刘备”,在袁绍处不仅力量上没削弱,反增强了不少,还添了一员当世虎将“赵云”;这就跟损失惨重的“袁绍”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应了“好心没好报”这句俗语。 之后刘备又投靠了所谓的“宗亲”刘表。刘表也够仁义,好吃好喝的招待刘备;可荆州氏族不“仁义”,要赶刘备走。死皮赖脸不肯走的刘备被“刘表”好心安排在新野驻扎;刘备是留下了,可“荆州”城内却被搅得乌烟瘴气,所谓的“宗室夺权”恐怕跟刘备也脱不了干系。当然,这还是小事,关键是“仁义”的刘备还引来了他的死敌“曹操”;结果荆州就这么轻易的被曹操窃取,还赔上了刘表儿子的性命。 这中间当然也穿插了另一重要人物——诸葛亮。此人号称“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身有经天纬地之才;就是这样的大才之人,仍旧难以抵挡刘备的“仁义”武器,最终替刘备辛苦干了一辈子。当然少不了另一位大才之人——庞统,此人号称“凤雏”,与诸葛亮齐名;可在取益州之时,刘备“不愿夺宗亲之地”,这一高大上的“仁义”理由又把一经天纬地的大才给害死了。也正是刘备的“仁义”太厉害,害死“庞统”非但没留骂名,还成了进取“益州”的正当理由。当然,刘备“仁义”的威力不仅如此,其他诸人就不多加累诉了;但不管怎么说,刘备最厉害的武器绝对不是“双股剑”,而是更加锋利锋利,杀人不见血的“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