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面对蒋济这个太尉的征召,阮籍为什么会拒绝呢?
这个问题,后世其实一直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但有一件事,我们是可以确定的。
那就是此时的阮籍,非常‘痛苦’!
这种痛苦,不是吃不饱饭的痛苦,也不是随时都有可能死在战场上的痛苦,而是一种专属于思想者的痛苦。
阮籍是一个会思考的人。
但也正是因为他会思考,他看待这个世界,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不会停留在思考‘如何才能升官发财’这个问题上面。他会思考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思考这个世界的标准答案。
可问题是,在这个时代,阮籍注定找不到这个标准答案。
以上这些话,或许有点绕,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们不妨继续讲一下阮籍后面的故事,或许就能渐渐明白了。
离开洛阳之后,阮籍直接回了老家。但是他刚刚回老家,身边的人就都找了过来。
包括之前举荐他的王默,也开始给他来信。
大家劝他的理由,只有一个:堂堂太尉征召你,你都敢不去?万一惹恼了太尉,那可就是塌天大祸了。
因为身边人都在劝他,阮籍最后也无法再坚持。后来,他只能再次响应征召,再次前往洛阳做官。这样一来,蒋济也算是保住了自己的面子。
可是再之后,没过几天,阮籍就再次以自己生病为由,辞官回家了。
对此,蒋济也不好再说什么。
算了!这样的一个人,留下来估计也不会专心干活,愿意走就走吧!
就这样,阮籍回家了。
可是,让阮籍没想到的是,就在阮籍刚刚回家之后不久,另一份征召信到了。
这份征召,来自于那位大将军曹爽!
简单来说,阮籍拒绝蒋济的这件事,让曹爽这一派,误以为他不喜欢司马懿和蒋济这一派,所以就对他投来了橄榄枝。
阮籍这种聪明人,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如果自己此时响应了曹爽的征召,那就等于是彻底站在了司马懿和蒋济这一派的对面,注定要卷入那些政治斗争当中了。
所以这一次,阮籍再次拒绝了。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之后,等到高平陵事变结束,司马懿彻底掌握了大权之后,阮籍再次被征召了。
至于原因,大概和当年司马懿被曹操征召差不多。
在连续两次拒绝征召之后,阮籍的名气越来越大。而此时的司马懿,决不允许有人拒绝自己征召。这就像当年司马懿早年不想做官,但曹操在打赤壁之战以前,为了稳住人心,拉住各地的士族,非得要让司马懿出来做官一样。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于是后来,阮籍只能硬着头皮,在司马懿的手底下,做了从事中郎。
但这显然无法解决阮籍内心的痛苦。
所以,在入仕之后,阮籍选择了继续躺平摆烂。
此后的几年里,阮籍一直担任从事中郎的职位。司马懿去世之后,他就给司马师做从事中郎。
等到司马昭掌权之后,他还是在这个位置打转。
而后来,司马昭对阮籍表示拉拢的时候,阮籍则是继续用插科打诨的姿态应付。司马昭曾经想和阮籍联姻,但阮籍却直接把自己喝的伶仃大醉,以此来搪塞过去。
而司马昭后来加九锡的时候,让阮籍写劝进文稿。结果,阮籍却再次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最后胡乱写了一篇应付。
可能是因为常年喝酒,喝垮了自己身体的缘故。在那之后不久,阮籍就去世了,终年五十四岁。
这就是阮籍的一生。
如果从历史主线剧情的角度来看,阮籍这个人,其实压根就不值得我们多提一句。因为阮籍的一生,没有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主线剧情,产生任何影响。有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但在另一些方面,阮籍的影响可就大了。
因为阮籍所代表的,从来都不是他自己,而是那个时代,整整一批找不到标准答案的文人。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借助阮籍一生的故事,来思考这一条历史支线剧情了。
这个支线剧情,叫做传统儒家经学的崩溃,也叫魏晋玄学的兴起。
我们都知道,自打当年汉武帝时代开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就成了汉朝的官方理论。
但对于汉朝的儒学,后世其实存在两个极大的误解。
首先,汉朝玩的儒学,其实和当年孔子搞出来的儒学,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严格来说,汉朝的儒学,是以儒家学术为基础,融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多种百家学术之后,总结出来的儒家学说。
其次,同样都是在汉朝,汉武帝时代的儒学,和后来东汉末年的儒学,也是不太一样的。
在很多时代,两汉汉朝官方都会针对当时的时代特殊性,对儒学内容稍微进行一些修改,争夺儒家学术的解释权。比如说,汉宣帝时期,召开了石渠阁会议。汉章帝在位时期,召开了白虎观会议。
甚至哪怕到了汉灵帝时代,汉朝已经濒临崩溃了,汉灵帝还是重新修订了几本儒家经典。
总之,在之前几百年的两汉历史上,儒家学说一直都是汉朝的治国之学,同时也是无数读书人努力学习的知识。不过,这套汉朝儒学,提出者是孔子,但解释者是历代的汉朝官方。
可是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这套儒学理论,逐渐崩溃了。
原因很简单!
因为传统的两汉儒学理论,解释不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在当年董仲舒修改过的儒学理论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叫做天人感应。大致来说,就是天和人类社会,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人间的皇帝或者高官,做错了事情,老天爷就会降下灾祸来警示。
可是到了东汉末年,乃至三国年间,这套理论彻底站不住脚了。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的时候,老天爷在哪了?曹操在徐州大肆屠城的时候,老天爷在哪了?三国时期各地瘟疫频发,老天爷又在哪了?
除此之外,放到个人身上,这套理论同样站不住脚。
在当年汉朝稳定时期,像阮籍这样的读书人,努力学习经学,钻研经典,是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学出来做官的。
可是到了三国时期,哪怕你的经学造诣再高,你的儒学理论水平再强,都比不上你二大爷位列三公。
如果只凭亲戚关系,就能得到高官厚禄,甚至封侯拜相……
那我们这帮读书人,天天研究这些古文今文经典,还有什么意义呢?
随着这些问题出现,当年在汉朝占据了主流思想界几百年的儒家学说,就开始逐渐崩溃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些理论,可能是有问题的。
但问题是,如果汉朝的儒学理论是错的,那么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呢?
这个答案,当时没有人能思考出来,也注定想不出来。
这就是阮籍这种思考者,真正的痛苦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