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贺春年,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政委,向所长王英光提出了两个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复杂背景的问题:“你说这杜聿明和王耀武,谁的官更大?他们俩的本事谁更强?”这两个问题反映了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两位蒋军高级将领之间的权力与成就对比。王英光,长期从事敌工工作的军官,对蒋军高层将领的情况十分熟悉,他对两位将领的分析十分到位。
王英光详细解释道,杜聿明曾在东北担任最高指挥官,并在淮海战役中担任重要职务,算是全国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军官。而王耀武则是华东地区的重臣,主要在华东和华北地区有着较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他还特别提到,陈诚和粟裕都曾表示,王耀武是蒋军中少数几位真正懂得打仗的指挥官之一。但虽然两人都很有军事才能,杜聿明的战绩远远超过了王耀武。杜聿明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的失利无疑成了他的历史遗憾,而王耀武的失利仅限于济南的防守,且莱芜战役并非完全由他指挥。在这场战役中,杜聿明与王耀武的战略意见发生了分歧,王耀武曾在回忆中表示,如果当时杜聿明采纳他的建议,战局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关于两人谁的官更大,王英光提出了更有深度的看法。他指出,王耀武的地位和权力主要体现在他作为“封疆大吏”的角色,拥有地方上的较大权力,而杜聿明虽然在多个战略性岗位上担任过职务,如昆明防守司令、东北保安司令等,但这些职位并不涉及地方行政,所掌握的权力也相对有限。虽然杜聿明长期担任“剿总”副总司令,但他在军事上的权力和影响力,王耀武担任的“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职位相当,和其他蒋军将领如黄维、邱清泉等人平起平坐。 在淮海战役期间,杜聿明所指挥的八十万蒋军虽然受到刘汝明第八兵团的支援,但实际指挥权则归冯治安的第三绥靖区。冯治安虽然兼任“剿总”副总司令,但在六位副总司令中排位较低,因此必须听从杜聿明的指挥。刘峙虽然名义上是指挥官,但实际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和指挥能力。 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曾被调往东北,协助东北战局,频繁的调动让他面临了极大的指挥压力。这段时间,杜聿明的调动令刘峙十分不安,刘峙认为,失去了杜聿明的支持后,自己的指挥体系就陷入了瘫痪,军心动摇。 王耀武的“学习”过程则是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提到的一个重要情节。虽然王耀武曾是蒋军的重要将领,但在被俘后,他像其他蒋军将领一样开始了在新环境中的学习与适应。1949年11月,王耀武等人被送至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开始了艰苦的生活。 王耀武回忆称,在1948年,他已经意识到解放军会攻击济南,因此做了充分的防备,但蒋中正并未如承诺那样派兵支援。最终,在杜聿明的支持下,王耀武只能依赖加强防御工事来守卫济南,但因缺乏增援,济南最终还是被解放军攻占。王耀武曾抱怨,如果当时杜聿明能够提供更多支援,战局或许会有所不同。杜聿明当时高估了自己指挥部队的能力,低估了王耀武的防守力量。 最终,杜聿明的承诺没有兑现,济南的战斗以失败告终。王耀武认为,若是换做杜聿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守城,能否守住济南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历史的失败,不仅仅是个人能力上的问题,还涉及到军事与政治决策的失误,和错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