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享年81岁,却在56岁时主动禅位,只因被金人吓破了胆
迪丽瓦拉
2024-11-25 07:22:51
0

原标题:赵构享年81岁,却在56岁时主动禅位,只因被金人吓破了胆

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活了81岁,却在56岁时选择禅让,多少人为了这把龙椅争得你死我亡,而赵构却主动禅让。

赵构是一位命运多舛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一方面,他想担负起作为皇家子弟保家卫国的责任,另一方面,他又害怕去承担混乱时期当皇帝的风险。

赵构的上位之路

靖康二年元月,金人攻入北宋首都东京,北宋军队拼死反抗,终敌不过金人的弯刀烈马。

赵构挺身而出,他要去金营谈判,作为皇子,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义务。他义无反顾的踏进了金军大营,他代表北宋提出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地作为议和条件

割地赔款这些最令后人诟病的卖国行为他都做了,只求能平息这场战火,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种奉行了千年的外交规矩,金人居然不遵守。

赵构被扣留了,金军元帅元颜宗望以“赵构不是真的皇子”为由,要求宋廷派一位真正的皇子来。

是啊,此时的赵构已经不能算皇子了,他只是皇弟,宋朝名义上的皇帝已经是自己的哥哥宋钦宗了,尽管大家都知道宋徽宗让位的真正原因。

他想承担起国家大任,可惜,金人的这个理由,他又找不到反驳的借口,在金军大营的十余日里,赵构想了很多,他感到害怕,他怕自己和谈不成,反而死在金军大营,他害怕自己成第二个苏武,他内心开始滋生起恐惧,他甚至后悔自己站了出来。

但很快,宋廷就派了五皇子赵枢来金营,赵构得以脱身回到宋朝。

然而割让太原等三地并没有满足金人的欲望,1126年12月,金人再次包围了开封府。当时的赵构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这时赵构做了一个影响整个宋朝国运的“重要决定”

《宋史·本纪》载:“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马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以避敌锋。

赵构公然违抗命令,他没有带兵去增援京师,而是跑到山东东平府躲避起来,赵构怕了,这一年,北宋的首都两度被围,宋军节节败退,面对金戈铁马的女真人,赵构怂了,他宁愿抗旨,也不怕去金营做俘虏。

事实证明赵构的选择是对的,公元1127年5月,宋徽宗、宋钦宗以及皇家宗室在内的3000多人都被掳到了金营,而赵构却成了“漏网之鱼”,北宋灭亡。

赵构作为皇室直系血脉,他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成了南宋的开国皇帝。

赵构登基后的逃亡之路

赵构在南方建立了新的政权,史称南宋,国土少了原来的三分之一,但仍就拥有相对富裕的南方,对于金人来讲,你退你的,你让你的,打还是要打的,这种土豪,必须一撸到底。

1128年正月,金军再次南下,兵临山东,赵构不顾主战派宰相李纲等人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南京应天府,逃到了扬州。听说金兵直袭扬州,赵构又狼狈逃到了杭州,为了避免宰相李纲说三道四,赵构直接罢免了宰相李纲。

此时,完颜宗弼直接发出了“搜山检海抓赵构”的口号,非要擒住赵构才罢休,此时的赵构也展现了他惊人的逃跑天赋,一路经浙江绍兴、宁波、舟山、温州,最后上了船,在海上飘荡了四个月。

终于找到了金人不善水战的弱项,韩世忠率8000人围堵完颜宗弼10万大军,在黄天荡之战,大挫了金军士气,赵构的逃亡之路终于告一段落了,他也在杭州暂时安定了下来。

赵构被金人吓破了胆,一直想与金人议和,但金国一直不买账,赵构只得重用岳飞、韩世忠等武将,开始北伐,同时又重用秦桧等主和派,牵制岳飞。

在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带领下,宋军节节胜利,收复大量失地,为南宋赢得一丝喘息之机。

而此时,低情商的岳飞却不断喊出“迎二圣”口号,这让赵构坐立难安,赵构打仗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议和增加筹码,绝不是什么收复河山、迎回二圣,而岳飞等人的行为,明显有拥兵自重的意思。

几经磨难的赵构,危机意识上来了,他先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同时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岳云父子。

南宋与金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向金国俯首称臣,每年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的代价,保天下太平。

赵构的神操作,让南宋享受了20年的太平日子,而1161年,金人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大举南侵。

此时的赵构起了禅位之意,毕竟“靖康之难”的教训太深刻了,赵构已经被金人吓破了胆,闻金色变。

或许是上天眷顾,金军在南方财富和美女的腐蚀下,对完颜亮的再度南侵政策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而在完颜亮南侵的途中,后院起火,完颜雍趁机发动政变登基称帝,而完颜亮也在手下哗变中丢了性命。

金人南侵危机解除了,赵构说什么不愿再做皇帝了,公元1162年,赵构以“倦勤”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赵构目睹了徽、钦二宗被俘的惨状,自己深有恐惧,而赵宋军队一直不给力,被吓破胆的赵构努力想维持与金和平相处,然而金人却并不想与南宋和平相处。

赵构恐金至极,所以不顾一切禅位于赵昚,无非是告诉金人:“这可不关我的事哦,冤有头债有主,皇帝可不是我”,离开权力至高点后,赵构无责一身轻,如果有什么事,自己随时可以跑路,也不用承担史笔公论。

从心理学上来讲,这是一种创伤应激后遗症,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当赵构目睹靖康之变的惨状后,逃避这个概念便深植于他的心中了。

参考资料:《宋史》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苏联的公投 苏联的解体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事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且是冷战时期的世界...
原创 当... 一代神医华佗医术高超,救人无数,竟然遇到了心狠手辣的曹操,落得了一个惨死的下场。关于华佗之死,我们在...
原创 春...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形容做人要容人过错,不能小事计较。但战国时期的范雎虽然当上了秦国的国相,可他的...
原创 关... 关羽最尊敬的三位朋友:一位忽悠他一位出卖他,一位要置他于死地 导语:三国时期最受君主欢迎的武将当属于...
原创 “... 在《三国演义》流传几百年的时间里,书中的各位英雄,能让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武将的英勇以及文臣的谋略,...
原创 为...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珠峰征服者夏尔巴人有四个肺...
原创 秦...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小编今天就来说说历史上两位国君,秦穆公行善积德得到善报...
原创 传...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老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讲究个吉利数字,民间常说六六大顺、八方来财,好像“6”...
原创 1... 封建王朝宫廷里的妃子,大多沦为皇帝的附庸和玩物,自打进宫那一刻开始,命运便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她们每...
原创 王... 章邯。秦末著名将领,清王朝的最后一员大将,以临时组织起的70万刑徒军打垮周文,破齐楚联盟,更三胜楚军...
北宋“第一大网红”——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原创 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浪淘沙》 回首三国历史,称得上英雄者寥寥数几,魏武帝曹...
原创 此... 大家都知道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从小在山东长大,跟他一起念书的有一位山东泰安人,也很有才华,二人是同窗...
原创 全... 中国古代早就强调了战争的危险性,因为国虽大,好战必危,因为战争的损失和消耗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这导致的...
原创 早... 1927年的某一天,在奉天省海城县的一处不起眼的小照相馆里,张作霖的六个女儿静静地站在镜头前,留下了...
原创 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顾及故宫文物安全,国民政府开始计划将故宫文物南运。次年日军进逼北...
原创 两... 朱元璋看着眼前一文一武两位功臣,为了一个女子斗得眼睛脖子粗,甚至大打出手,竟是想不出丝毫的办法来解决...
原创 华... 在近代有着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 非常出色 的刺客,在国民党在国内势力非常强盛的时候,他却有着刺杀 蒋...
原创 曹... 这其实是三个问题。一,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二,曹操为什么没杀司马懿?三,司马懿为了避免被杀,是怎么自...
原创 颜... 徐晃是三国中有名的猛将,手中开山斧,威风凛凛。曹操正是看中徐晃的武艺,才叫停许褚,命满宠夜说徐晃。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