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4分)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材料三:见下图
(3)上图中的会议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三次改革,你认为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1)秦孝公(2分)承认土地私有(2分)
(2)改穿汉族、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一点1分,共4分)
(3)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2分)(4)改革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改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都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2分,回答其中两个要点即可。)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找出,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秦孝公;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规定承认土地私有,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可以看出变法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故承认土地私有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的性质。
(2)本题的回答要立足于课本所学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先是迁都洛阳,以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具体措施有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等汉化政策。
(3)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会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并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由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4)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归纳能力。对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总结出以上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有:改革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改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都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