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谜团:夷陵之战,为什么刘备宁可带新人,也不愿带马超?
刘备夷陵之败本问题不大,关键是刘备死了,西川没有谁都成,就是没有刘备,而刘禅还没有成长起来。很多人对刘备的认识,其实被《三国演义》严重带偏了,误认为他就是个听任诸葛亮摆布的老好人。实则刘备无论个人能力还是威望,都要远远强于诸葛亮。刘备一死,南中马上陷入动乱,就是明证。刘备倘能多活几年,蜀汉或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其实刘备在军事方面的造诣,还是不在诸葛亮之下的。刘备在世时,外出征战几乎都由他自己一手包办,诸葛亮且得往后稍稍。刘备死后蜀中无人,诸葛亮才得以执掌军事大权。刘备军事上还是可以的。缺的是战略规划和政治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打个比方,刘备死前,诸葛亮的角色类似于刘邦手下的张良萧何,而不是韩信。
至于后来诸葛亮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这只能说是刘备的意外收获。刘备打败仗不奇怪,因为他的实力太弱,再加上对手又是用兵如神的曹操,所以每打必输,直到赤壁之战后战略形势扭转,才改变了局面。后来得到西川后,以法正为辅与曹操争夺汉中,曹操也奈何他不得,可见刘备军事是不差的。
“扶风马氏”自东汉大将马援之后,一直名将辈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名将世家之一。四川石柱土司,从南宋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一直由马援的后裔担任,历经宋元明清四朝,称霸一方长达近八百年,直到民国1914年才被废除。
既然刘备这么有能耐干嘛还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说白了刘备本身军事智慧还是不行,另外办事也过于机械,诸葛亮没有出山之前刘备自己打过什么胜仗吗?也就是靠着徐庶指挥才取得一点胜仗,刘备离开诸葛亮根本就不行,拿去东吴连亲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出主意刘备早就被东吴给算计了。
其实“隆中对”只是诸葛亮偏于理想化的蓝图预案而已,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蜀汉即使荆州在手,以其综合国力和兵力体量,即使有东吴协助,想荡平曹魏克复中原,难度也不是一般的高。蜀汉建立强大骑兵确实存在客观困难,刘备的根据地益州本身不是产马之地,所以诸葛亮才会一次又一次兵发陇西,想占领那里的产马之地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可惜功败垂成。
公元219年,关羽之死给太多人带来了遗憾,这就加速了蜀汉的老将进入枯竭,随着老将的相继离世,夷陵之战的爆发给刘备带来了危机,但是夷陵之战之时马超依然在世,为何刘备不带马超,而选择带一些小将呢?马超出生于公元176年,在夷陵之战爆发之时,他才40多岁,还是正当壮年,在这样一个年龄段,如果刘备带着马超肯定会凯旋而归,但是刘备却没有这么做,很多人表示困惑。
其实没什么可奇怪的,夷陵之战爆发之时,是公元221年,而马超死于公元222年,也就是说两者只相差一年的时间,其实当时刘备不带马超是因为当时的马超虽然四十多岁,听起来这个年龄对于一个武将来说确实是壮年,但是当时的马超得了一种病,已经到了卧病不起的地步,所以刘备没办法带他,所以带了一批小将也是迫不得已。
刘备带新手去的目的也是为了历练和锻炼新人,不然上一辈有才能的人死光了之后下一辈人撑不起蜀国,但如此重大的战役,老将一个都不带也是匪夷所思,可能去之前刘备就想到会失败,只是没想到败得这么彻底。
其实在刘备的内心深处对马超并不信任。马超向刘备投降七年,仅仅跟随张飞参加了一次比较大的战役——武都阴平之战,这就说明了很大的一个问题。
马超曾是和刘备平起平坐的一方霸主,都是三国诸侯,手握重兵大权。而且据历史记载,马超本人也是智勇双全,是不可多得的大帅之才,因此刘备把他留在身边,给予高官厚禄,但刘备貌似只是利用马超的威名,并不想让他实际掌握兵权,或许刘备只是想羁縻马超,使之不至于为仇作对而已。根本没想重用他。是怕马超成为对手,不如把马超拴住在蜀,弄成光杆司令放那里,反不了,叛不成,做个特别优秀的稻草人,吓住边境。这是最佳安排!马超郁郁而终不是没有原因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