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是如何选秀的?秀女命运如何?有的影响历史,有的归于尘烟
迪丽瓦拉
2025-05-28 02:02:19
0

原标题:清宫是如何选秀的?秀女命运如何?有的影响历史,有的归于尘烟

在《甄嬛传》里,清宫选秀的这一幕印象深刻:一群花季少女聚集在神武门广场外等待着参加选秀,她们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或忐忑,或恐惧,或希冀、或兴奋......

或许她们有的会被历史永远记录下来,中国的历史甚至因此沉沦或辉煌;但大多数默默无闻消失于尘烟之中,甚至激不起任何涟漪。

可见一场清宫选秀就是一场命运角逐赛!

清宫“选秀”到底选什么呢?

首先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为自己挑选后妃,然后为自己的皇子皇孙及有血缘关系的皇室宗室子弟赐婚等,因而尤为重要。

那么,数百年前的清宫是如何通过选秀来充实后宫的呢?秀女进入紫禁城之后命运究竟如何呢?一起来揭秘看看。

一、顺治皇帝的新发明:清宫选秀

顺治皇帝是大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那么在清朝的体制健全上也是下了功夫的,尤其是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体制上。

顺治6岁登基,14岁亲政,然后迎娶了他人生中第一位新娘-博尔济吉特氏。

博尔济吉特氏来自蒙古科尔沁草原,是蒙古卓礼亲王吴克善的女儿,也是顺治母亲孝庄太后的亲侄女,如此少不了政Z联姻的成分。

不仅如此,这位新娘虽然聪颖漂亮,却也很任性,嫉妒心也很强,甚至极尽奢靡等,这些缺点令顺治难以忍受。

顺治一度将此归咎于他颇有微词的叔叔多尔衮摄政之下的包办婚姻,没有经过自己的挑选,因而十分恼火。

(博尔济吉特氏)

顺治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废掉皇后。

不料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顺治为此郁郁寡欢,日益憔悴下去。

孝庄太后心疼儿子,只好放弃自己的亲侄女,同意顺治废掉博尔济吉特氏,于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被废。

之后顺治下旨,指出皇后没有经过自己挑选,表示今后要由自己择后。

顺治终于推翻了祖父努尔哈赤订下的政Z联姻祖制,今后大清皇室可以按自己意愿择妻了。

这次堪称清宫皇室婚姻方式的巨大改变。

顺治又扩大了清宫皇室联姻的范围,如将满洲官员和外藩王公大臣等都纳入择后范围,如此选择范围扩大,便于优秀女子不遗漏。

3年后即1654年,顺治自己从众多女子中选了一位皇后,巧的是这位新皇后又是一位来自蒙古科尔沁草原姓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还是孝庄太后的侄孙女。

(顺治皇帝)

不过,这位新皇后虽然是顺治自己选的,但仍然不是自己的挚爱,众所周知顺治的最爱是他守寡的弟媳-董鄂妃。

因此,后来顺治又将清宫选秀制进行改革,以期让他的子孙们都用这种办法挑选到自己满意的后妃,这种选秀制又经过他以后后皇帝如康熙、康熙嘉庆等人的修订。

《大清会典》载:“选秀女,顺治年间定”。

但顺治时清朝并没有出台宫闱制,也只有皇后、皇贵妃和妃的名号,地位较低的就叫格格、福晋等。到了康熙朝,后宫制度最为完善,如追加了贵人、常在、答应等。

不过,顺治前卫的想法以及初定的选秀制对清宫乃至大清历史影响都极其深远,毕竟从选秀中产生的大清后妃大多都影响了清史。

(多尔衮)

二、清宫如何选秀?

清朝选秀截然同于以往的历朝历代,无论从选秀的范围、流程,还是标准看,可说都是清朝所独有的,尤其选秀标准有天壤之别。

清朝的后宫从身份尊贵的皇后到地位低贱的宫女,都是从旗人中选出来的。那旗人有哪些呢?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满洲八旗由明末祖国东北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及部分东海女真组成,包括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

大清入主中原之后,旗人又包括内务府包衣三旗,内务府包衣虽是清皇室的奴隶,但也不乏从中产生皇帝的妃嫔。

因此大清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就是从八旗女子及包衣三旗女子中产生。但由于地们不同,两者选秀时间及主持部门是不同。

如八旗秀女每3年选一次,由户部主持,里面主要产生皇后妃嫔或赐婚近支;

而包衣三旗秀女就选得很勤了,每年都选,直接由内务府主持,毕竟宫女需求量大。

承包后宫杂役的,也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但运气极好的,或被皇帝偶然看中临幸而怀孕的,也会母以子贵升上皇帝的妃嫔。

清宫选秀,除了充实皇帝的后宫,为皇帝及其子孙开枝散叶繁衍子嗣外,还有就是为亲王郡王等人赐婚,因此颇为重要。

然而,秀女们要想通过选秀进到紫禁城高高的宫墙里彻底改变命运,也是很不容易的,要经过清宫严格的层层选拔。

一是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

顺治规定:凡满汉蒙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中年满14岁到16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

也就是说,在旗的不能逃避选秀,而不在旗的想选秀比登天还难。

后来乾隆又规定,旗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参选的,下届也要参选,没有参阅的女子即便到了20岁也不准私自聘嫁,如违反还会被惩治。

看来选秀就是国制,逃无可逃!

从所存的清宫档案记载来看,参加选秀的女子,最小的11岁,最大的可达20岁,可见这范围有多广。

二是,层层逐级申报。

每到选秀女之时,由户部报皇帝允准,然后让八旗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上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皇帝决定选阅日期。

然后各旗秀女到达京城,按满汉蒙身份年龄等依次到神武门广场,户部维持秩序,太监引到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地待选。

最后就是选秀了,选秀场景我们在清宫剧里常见。通常5-6个秀女站一排供皇帝或太后选阅,被选中的留牌子,没选中的撂牌子。

当然,留牌子的还会再一次筛选,如再次幸运地被选中,她们的命运,一是成为皇帝后妃的候选人,二是被赐婚给皇室宗亲。

然而,成为了皇帝后妃候选人的,还要留在宫中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不合适的仍然会被刷掉。

看来要想当皇帝后妃,真心不容易啊。

三是,秀女选拔标准

清朝的秀女选拔标准,可说吸取了历史的各种教训,因而格外的不同,但却让人心生敬佩。

自古以来史上不乏“美女祸国”的案例,因此清宫在选秀女上就严格规避了。因此清宫能选上秀女的,可说刷新了我们的三观,因为并不都是拥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的。

在清宫的老照片上,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也不乏有美女,但大多秀女貌似都与美貌无关,她们相貌平平,有的甚至长相奇丑,真实颠覆了清宫剧里的美女如云假象。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清朝对外公开的选秀标准只有两个标准:一是品德,二是门第。而男人们在意的“美貌”却明显不在选秀标准里。

如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就是一个相貌奇丑的女子,她不仅长相普通,还驼背、瘦骨嶙峋,脸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数都是蛀牙,这与光绪喜爱的珍妃相去甚远,因此光绪对她十分不待见。

(右边第一个:隆裕太后)

然而一个人的外表并非全部,内在丰盈、品德高尚才是闪光点,隆裕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她顺应历史潮流,做出了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

因此外貌并不是选秀的关键,当然品貌双全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但不管怎样,品德和门第这两个标准,始终是选秀不可或缺的。

如最有名的案例就是乾隆的皇后富察氏,她是一个出身名门、品德兼优、美貌贤惠的人,9岁时就被雍正看出有母仪天下的特质。

(富察皇后)

三、秀女的命运如何?

清朝从顺治到光绪9朝,一共选秀女80多次,入葬陵寝的后妃共有214人,而这二百多人的命运也是各不相同的。

最幸运的当属乾隆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

富察氏通过选秀,在16岁时成为乾隆的嫡福晋,乾隆登基后就直接当上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虽然后来她的两个儿子夭折了,她也在37岁这年病逝了,人生过于短暂,但乾隆对她的用情至深无人能及,他一生娶了41个妃子,但只对富察皇后一人念念不忘惦记一生。

如从富察皇后去世那天起,乾隆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悲痛与思念中,几乎天天梦到他,一觉醒来,眼泪都哭湿了枕巾......

富察氏可说是秀女界的天花板了,而她之所以能如此成功,除家世显赫外,还有她的个人魅力,如长相貌美、聪明贤惠,及温婉贤淑,善解人意、为人简朴,等等。

然而像富察氏这么幸运的人清朝又有几人呢?清史上应该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了。

在清史上,皇帝大多喜怒无常,动辄迁怒后宫,也有好些妃嫔被降位,被打入冷宫,甚至最后凄惨而死,或被赐死等。

如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乾隆就非常不喜欢她,对她很冷落,若非大臣反对,他还想将她废掉,清朝的废后过得都很凄惨。

可见乾隆对两任皇后差别很大。

也就是说,伴君如伴虎,清宫后妃们的悲欢荣耀完全取决于皇帝一个人的喜恶爱好。

然而在波云诡谲、凶险万分的深宫中,秀女们即使得到了皇帝的荣宠,也未必会安然无虞。

如同治皇帝宠爱的皇后阿鲁特氏,其结局就很惨,她在同治英年早逝后,就被慈禧找借口殉葬了。

(阿鲁特氏)

当时,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在为同治选皇后时,慈安看中蒙古第一状元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员外郎凤秀之女。

有意思的是,自己的亲儿子同治也看中了阿鲁特氏,不跟慈禧站在同一边,这让慈禧颜面顿失,嫉恨上了阿鲁特氏。

后来阿鲁特氏与同治成婚后两人十分恩爱,这让慈禧更加怨恨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从此成为慈禧的眼中钉,同时也为她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同治死后不到100天,阿鲁特氏被慈禧找借口赐死殉葬了,年仅22岁,成为大清史上最惨的皇后。

可见,清朝秀女的命运大多都很凄惨,她们在豆蔻年华里被选进宫,若有幸被皇帝看上飞上枝头变凤凰,那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但她位大多都是很不幸的,即便后来贵为皇后也难以幸免,而大多数秀女进宫后一生都没见到过皇帝,更不用说被宠幸了。

而即便被宠幸过的后妃在皇帝死后,也要退出东西十二宫,住进紫禁城的“寡妇院”-慈宁宫、寿康宫和寿安宫等。

从此她们在深宫之中,苦伴青灯,度过漫漫余生......

清朝秀女的命运,真是可悲,可叹,可怜啊。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所谓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然而,在蜀国后期的名将中,还真排不上廖化。在名将凋零的后三国时期,蜀国有...
原创 剑... 导读:在《剑来》中,有不少人物能找到相对应的历史原型: 1. 齐静春:有观点认为他的原型是苏东坡。...
原创 中... 报纸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载体,在社会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如今大众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之...
原创 朱... 作为中华五千年封建历史中的第二位平民皇帝,朱元璋凭着一众英勇奋战不畏死的武将,加之善谋天下,智慧无双...
原创 左... 1881年10月,晚清名臣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当时,两江总督管辖的范围包括江苏省、安...
原创 唐... 说道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凄美爱情,有些人会戏谑嘲讽,有些人会对他们之间的爱情感到惋惜哀叹,更多的人会...
原创 中... 中国一直有绿林好汉,逼上梁上的故事流传,可见农民起义在民间是有相当打的民众基础的。但是纵观中国古代历...
原创 王... 抗战的胜利是全国人民的胜利,是统一民族战线的胜利,抗战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位在那段艰苦岁月中不断负重前行...
原创 日... 日本平民皇后 日本皇室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皇室,再加上日本和中国特殊的历史渊源,所以日本皇室成员颇为受...
原创 蒋... 1949年9月的一天晚上,公安部侦查员刘拴虎独自在天安门广场附近巡逻,开国大典马上就要举行,这个时候...
原创 他... 文/真真 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出现过一个十分争议的人物,他被后世的日本人称为“军神”。但实际上,他并...
原创 唐... 公元626年,唐朝的皇太子李建成和皇四子李元吉策马踏进玄武门,准备去找父亲李渊告秦王李世民的状。但凭...
原创 三... 1930年1月,“雩田圩会议”召开过后,红六军在万安成立,黄公略任军长。 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红六...
原创 晚... 晚清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段令人悲怆的屈辱史,被列强侵犯,各种权益被列强瓜分,各地赔款,种种不平等条...
原创 朝...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开赴朝鲜之前,约4万名来自第四野战军的朝鲜族战士在1950年6月25...
原创 赵... 赵匡胤的登基过程是充满了戏剧色彩的,世人都说赵匡胤是在众人的拥护下黄袍加身坐上皇帝之位的可是他的皇位...
原创 赵...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自古以来“父子”与“兄弟”谁更...
原创 朱...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从古至今,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朱元璋曾大杀功臣,但他也是一个知...
原创 唐... #头号周刊# 大唐建国,这是众望所归的现象,也是李渊有惊无险最好的回馈。大唐的故事的开启,其实是李渊...
原创 唐... 唐朝宰相:张九龄、李林甫差异人生,一个固执一个圆滑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的是宰相这个职位,宰相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