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日记是怎么被发现的?
迪丽瓦拉
2025-05-28 02:02:56
0

原标题:雷锋日记是怎么被发现的?

1961年的一天,在沈阳车站的检票口,一群人正围着一个背着小女孩的中年妇女。

原来,这名妇女是从辽宁去吉林看望丈夫的,一不小心把车票和钱都丢了。

这时,一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连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这位妇女的手中。

妇女拿着火车票,眼含热泪问道:“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哪的?是哪个单位的?”

那名战士回答道:“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

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解放军战士就是家喻户晓的雷锋,他的事迹因为《雷锋日记》的广为流传而被大家熟知,雷锋精神也被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人心中。

那么,雷锋的日记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又是什么原因令他的日记被编纂成册成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雷锋日记》呢?

一、发现

雷锋记日记的习惯,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的秋天。

那时,他正好在县委机关当公务员,由于自己比较年轻,在工作上难免会有些不懂的地方。

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工作细节记录到日记当中,平时里可以交给战友和领导阅读,以指出他工作当中的不足,帮助他进步。

根据雷锋的同事彭正元回忆,当时雷锋还特地来向他请教过如何写日记。

1958年4月,在雷锋写了半年的日记之后,他第一次将日记交给了他人阅读。

原团山湖农场办公室干部方湘林是第一个读到雷锋日记的人,当时雷锋主动将日记递给了他,希望他能对日记中的工作细节指点一二。

当方湘林回忆起那段往事的时候,他这样说道:“(我)希望真有爱情日记,可仔细一看,写的全是政治与技术方面的内容,如下放干部总结评比大会记录,自己在大会上的发言提纲,拖拉机性能、拖拉机驾驶规则等等。”

从这段回忆我们也可以看出,雷锋当时写日记纯粹是出于工作的需要,他的日记更多的类似于现在的工作日志。

1960年10月底,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准备举办“忆苦思甜”大会,各单位需选派一位代表来作“忆苦”报告,雷锋因为平时工作努力上进而被选为了工程10团的代表。

在雷锋出发之前,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语特意通知工程10团政委韩万金,让雷锋把自己的日记也带上,好让他进一步了解雷锋平时的工作,于是雷锋就拿了自己的四五本日记来到了军区第一招待所。

王寄语在看雷锋日记的过程中,他惊喜地发现,里面除了记录了雷锋平时的工作,还记录了很多助人为乐的故事。

王寄语被这一段段故事所打动,当即就安排对这些故事进行摘抄,分发给党委常委们阅读。

就这样,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立刻在军区流传了开来,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二、发表

雷锋的事迹越传越广,这很快受到了沈阳军区的机关报《前进报》的关注,他们决定将雷锋的事迹刊登到报纸上。

1960年11月26日,《前进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雷锋的事迹,《解放军报》、《辽宁日报》、《共青团员》、《辽宁工人报》、《沈阳日报》也先后转载,沈阳军区更是提出了“学雷锋、赶雷锋、超雷锋”的口号,雷锋的名字迅速传遍了东北大地。

雷锋的事迹在整个东北都得到了剧烈的反响,于是《前进报》总编辑嵇炳前亲自来到雷锋的办公室想要采访他,可是当时正值雷锋外出,并没能见到面。

他在雷锋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几本日记,于是翻开看了看,觉得有几段写得特别感人,就向王寄语请示能否借走看看,王寄语欣然表示同意。

嵇炳前在阅读了雷锋的日记之后,将其中15篇摘录了下来。

1960年12月1日,《前进报》以一整个版面的篇幅公开发表了雷锋的这15篇日记,标题为《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雷锋同志日记摘抄》,这也成为了最早公开发表的雷锋日记。

三、出版

随着雷锋日记被各大报纸广泛地报道,雷锋一时之间就成为了大家争相学习的榜样。

之后,雷锋受邀在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文章,积极宣扬助人为乐、爱党爱民的思想,“学雷锋运动”也在华夏大地上迅速开展起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前去洗车,雷锋下车指挥倒车,不料轮胎打滑,撞倒了旁边晾衣服的木杆,雷锋的头部不幸被木杆砸中。

雷锋当即昏死过去,战友们立刻把他送到了抚顺市望花区西郊职工医院抢救,医生们虽竭尽全力,依然未能拯救他的生命,于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

雷锋同志突然去世,举国上下一片哀痛,人民群众纷纷要求将雷锋同志的日记出版,以留给世人学习、纪念。

1963年1月18日,沈阳军区开始了对雷锋日记的整理、选编工作,由党政组组长董祖修负责。

董祖修从军区文工团借来十人组成工作组,将雷锋遗留的共9本日记、笔记一一抄录,仔细核对,然后选编,最终上交总政宣传部审核。

总政宣传部对其中的事实过程、人名、职务、单位、番号、地名、时间、数字等细节均进行了一一核实,之后对需要保密的番号、单位等进行了修改,有些事件的当事人不愿意透露名字,文中也以假名代替,并且对有语病、用词不当、逻辑重复的地方进行了润色与删减。

最终,1963年4月,《雷锋日记》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书籍内页有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的题词。

《雷锋日记》作为一本反映雷锋先进思想、记录雷锋先进事迹的书,成为了我们学习雷锋精神最直接的方式,也成为了整整一代人的记忆。

如今,这本书已经跟雷锋精神一样深深地印刻在了我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庞... 庞德原是马超的副将,他在马超手下时便屡建奇功。他和马岱堪称马超的左膀右臂,在夺长安、战潼关、取西凉的...
原创 毛... 提到“预言”两个字,相信大部分读者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某些宗教或团体宣扬的,以臆测、巧合为主的封建迷...
原创 庐... 1959年在庐山上,一场大会影响了许多人,大会原本的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纠正左的错误”,...
原创 刘... 吕后是个权利欲望极大的人,但作为一个女人,要保住自己的权利,首先要保住儿子刘盈的皇帝宝座,而刘邦的儿...
原创 苏... “飞云驶。香车故国难回睇。芳心渐摇,迤逦吴都繁丽。忠臣子胥,预知道为邦祟。谏言先启。愿勿容其至。周亡...
原创 周... 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出名,最初创立时正值大革命期间,国共两党的关系较为融洽,所以早几期学生可自...
原创 吕... 综观整本三国演义,吕布确实只杀过两个不入流的武将,为何被尊为三国演义第一猛将? 民间流传很久、很广泛...
为什么中国实现了大一统,一片大... 偶尔看世界地图,突发感慨。咱们聊一聊为什么一片大平原的欧洲碎成几十片,而地理环境更复杂的中国却实现了...
原创 中... 北京饭店的青年厨师于存,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肴,还因此得到毛主席的喜爱。 当得知自己被选中,参与制作毛主...
长江上的三大海关重庆武汉南京,... ‌中国海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古籍中已有关于“关和关市之征”的记载。秦汉时期,随...
原创 朱... 说到明朝,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所建立的封建王朝,尤其是经过《明朝那些事》这...
原创 蒋... 20世纪上半叶,中华大地上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充当的是拦路虎...
原创 楚... 楚汉争霸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女人们之间的斗争,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地痞无赖刘邦,称霸天下,结局其实...
原创 邓... 古来帝王临朝,必先立承继江山者,故而天下太平,宗庙稳固。而如今作为国家权利的执行者,无数领导人在考虑...
原创 兰... 上一篇写了北周,今天说说北齐。谈到北齐大家印象可能不深,但是有一个人大家肯定熟悉,那就是兰陵王高长恭...
原创 为... 据说,古代皇帝怕被人下毒,因此连自己喜欢吃的菜都不能夹第三筷子,要真是这样,这皇帝真够憋屈的,日子过...
原创 朱... 朱元璋驱除鞑虏,建立明朝以后,大肆诛杀有功之臣。他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集中自己手中的皇权,另一方面也在...
原创 曹... 《三国演义》中,曹操接受刘琮的荆州基业以后,顺流直下讨伐孙权。因为荆州在曹操的手里,长江天堑对于孙权...
原创 清... 萨镇冰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他亲眼见证了中国是怎么从腐败的、屈辱的清朝,一步步走向...
原创 诸... 前言:演义中诸葛亮的出山,是刘备集团乃至整个演义的转折点,出山后就受到重用被刘备拜为军师,自此以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