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中华大地上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充当的是拦路虎的角色,双方虽然因为抗日或北伐有过短暂合作,但根深蒂固的矛盾不可调和。
国共决战是中国命运之战,虽然最初蒋介石的实力占据上风,其依托美国和江浙财阀支持,手下精兵强将无数
,兼有王牌美械装备傍身,但关键民心没有把握住,最终收获败局。
中国共产党方面,军心和民心全都凝聚在一起,即使武器装备落后,却能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逆转不利局面,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创建新中国。
取胜法宝是民心,但涉及到具体对战,十大元帅都功不可没,其中有一人,蒋介石退居台湾后,曾公然表示他很厉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毅。
陈毅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毅元帅有首诗写得好,叫做“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以青松为喻,表达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美好品质,其实这又何尝不是陈毅的性格气质。
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于四川乐至,是个农村娃,家境还算不错,能够让陈毅接受正规的私塾教育。不过当时正值清朝灭亡前夕,革命活动风起云涌,陈毅不可能走传统仕途之路。
1916年在成都甲种工业学校,陈毅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期间接受陈独秀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洗礼,
决心赴法勤工俭学,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这时候的陈毅已有一股爱国之心和浩然之气,不断组织留法学生进行爱国游行运动,最终因为触犯当局的利益,被押送回国。不过那时候的陈毅青春正盛,并没有对未来感到灰心。
回到国内,陈毅发现救国的真正方向,就是中国共产党,
彼时的中国共产党像襁褓中的婴儿,尚在萌芽阶段,很多人即使加入,也是持观望心态。
陈毅不是这样,他相信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种彻底的革命力量,代表劳苦大众,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正因如此,陈毅决心跟着共产党走。
1923年的时间里,陈毅相继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历程。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领导重大战役——湘南战役,
这次战役是南昌起义的继续,陈毅在此次战斗中主要担任政治指导员的角色,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也是他军事生涯的起点。
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就是土地革命期间,陈毅兼任过很多职务,包括党代表、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军长等职,政治、经济、组织、军事能力无所不通,是个全能人才。
当然这个时候的陈毅,还远远谈不上成熟,他没有指挥大型作战的经验,而是身处游击队作战阶段,南方游击战的三年是陈毅人生中最苦的阶段。
特别是1936年的梅岭战役,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共产党的全部有生力量
,陈毅率领的游击队被敌人逼到梅岭山上,当时陈毅已经身负重伤,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可能。
彼时部队面临粮食短缺,这样险恶的环境下,陈毅咬紧牙关,通过啃树皮、吃草根的方式,度过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率领游击队通过梅岭天险,走向新生,那是一次精神意志的新生。
回顾近代史的历程,国民党的崛起过程,有过这样极其艰难的时刻吗?答案是没有,所以他们在未来与中国共产党的决斗中败下阵来,陈毅身上代表的就是共产党人的魂。
元帅之路
挺过梅岭战斗,陈毅的个人精神气质迅速升华,
随后1940年的黄桥战役,陈毅果断识破国民党假抗日的阴谋,
率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一举打败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巩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
黄桥战役的胜利,让蒋介石意识到陈毅是很厉害的,中国共产党是不可小觑的,不过国共双方碍于共同抗日的共同要求,并没有将战事扩大,而是待机而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终于到了掰手腕的时刻,面对蒋介石嫡系王牌军整编72师的来势汹汹,
陈毅并没有惧怕,领导华东人民解放军打赢孟良崮战役,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随后国共决战的淮海战役中,陈毅、邓小平、刘伯承、粟裕、谭震林这几位中共高层军事指挥员,硬生生以60万兵力打败蒋介石的80万精锐,这可是蒋的全部家底。
通过这次战役,蒋介石对陈毅已经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觉得中共党内有这么一号人物,想要打败简直无法想象。毕竟陈毅在蒋的眼皮底下已经遛过好几回,蒋无计可施。
不过最能体现陈毅治国理政能力的还是上海战役,上海战役是陈毅军旅生涯指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也是极其艰难的一次战役。
因为上海是南京的门户,国民党肯定会倾尽全力守护,蒋派遣汤恩伯率领30万军队进行城市防卫战,结果陈毅率领军队用了前后15小时时间就将上海攻破。
上海被攻破之后,国民党反动派依然掌握着这座城市的经济命脉,他们妄图通过经济战,使共产党灰溜溜自己出去,使上海彻底摆脱共产党的控制。
陈毅看穿他们的阴谋,他以一名武将担任起上海市长的职位,通过各种合理公正手段,将上海治理得井井有条,很快就恢复到战前水平。
他的种种事迹在蒋的心里挥之不去,看到1955年军衔授予仪式中十大元帅的名单时,蒋介石便忍不住指着陈毅的名字说道:“这个人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