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高祖李渊,辉煌又悲惨的一生
迪丽瓦拉
2025-07-29 03:03:05
0

#头号周刊#

大唐建国,这是众望所归的现象,也是李渊有惊无险最好的回馈。大唐的故事的开启,其实是李渊新人生的开启。坐上了皇帝,才能从皇帝的角度考虑问题。

他想到汉高祖刘邦纠正秦朝的亡国错误,从而才产生大汉的繁荣,他又对隋朝进行全面反思,“唐公有霸王之术,必为拨乱之主。”在李渊的主导下,开启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李渊全面总结了自秦代、汉代、隋代的所有优越性的制度,包括从官制、完善租庸调法,恢复均田制度,恢复和发展科举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结束了地方纷乱,结束了隋末以来的战乱局面。从而将帝国设计带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有利局面,为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创造了必要条件,这种开拓性的举措和历史定位不容忽视。

世人都说李世民纳谏,殊不知李渊在纳谏上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对于纳谏,李渊深刻地说:“自知者明,人不能善鉴己过。如善为文章,工诸技艺,皆自谓己善,他人不及。”

有一次谏议大夫苏世长在陪李渊宴饮时,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抽风”说:“此殿隋炀帝所作耶,是何雕丽之若此也?”李渊听了赶忙告诉他说:“卿虽然看似说正话,其实你的心思很伪诈,你难道不知道这个殿是我建的?你为什么要故意如此歪曲我?”苏世常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但见倾宫、鹿台(纣王所造)琉璃之瓦,并非受命帝王爱民节用之所为也。”紧接着苏世常对李渊列举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又指出“今初有天下,而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苏世长是在王世充失败后归降李渊,他居然当面把李渊建造宫殿比喻成纣王、隋炀帝,真可谓胆大矣,没想到李渊听完后没有任何不高兴,在李渊的努力下,大唐帝国开始逐渐走向元气的恢复。

玄武门之变,是李渊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或许李渊自己也没想到,儿子们竟然发生残酷倾轧,甚至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的他要负主要责任。按照传统,皇位就是按照长幼排序,这样自然是李建成获得太子之位。然而李世民的功劳太大,只因这个理由,完全抛弃了从能力、功绩上选择皇储,未免有点有失公平。世民功名日盛,上(高祖)常有意以代建成”,忽而又“无易太子意,待世民浸疏。多年后,李世民自己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武德六年以后,高祖有废立之心而未定,我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正是在李渊父爱泛滥的的反复犹豫下,导致了事态进一步失控,最终酿成人伦惨剧,血腥的气息喷洒到了史书之上。

”武德九年的六月,大唐却刚刚经历了令人颤抖的“玄武门之变”。老皇帝李渊作为这个亲情悲剧的最大冲击者,开始变得心灰意冷,在事变的第三天,李渊还没来得及擦干老泪,就被迫选择退位,正式向天下发布李世民为皇太子的诏书。几天后,李渊正式提出“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以此正式完成了父子的权力过渡。李渊做了太上皇之后,不仅丧失了对帝国的掌控,同时在生活规格上也失去了许多。

贞观三年(629),刚三十出头的李世民得知大破突厥的战报后,颇为得意地对臣下说:“过去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耻其雪乎!”李世民的这番话就是要大家知道,他爹李渊的耻辱,被他全部清洗,这种历史的接力棒,李世民会做得更好,李世民想向天下人证明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是正确的。父子此后的感情相当寡淡,甚至彼此已经产生了难以弥合的隔膜,在李渊住到大安宫后,从此再也没有一位大臣去朝见他,他也不能随意与外人往来。

缔造大唐的李渊在凄凉、苦闷、失落、走完了老年的生活。贞观九年,李渊去世,享年七十岁。

作为父亲来讲,他的儿子终于将全面超越他,这是一种幸运。从人伦角度来讲,这个创建大唐的开国之主的情感世界未免过于凄凉。

李渊去世不久,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也去世了,陵寝规模比李渊的还要大。一次李世民和魏征一起观望昭陵,结果魏征故意说看不到,李世民就指着昭陵的方向告诉他。这时候魏征颇为大胆地说:“臣以为陛下望献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西省的清涧县城,准备渡过黄河向东奔赴华北的抗日前线。 怀着...
原创 晋... 明朝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使得明成祖朱棣,成功扳倒了朱元璋亲自提拔的皇太子——朱允炆,这场战役打得很持久...
原创 摄... 清朝历史上的多尔衮堪称一个神奇的男子,毕竟他从未做过皇帝,但是,在《清史稿·世祖本纪》记载:甲辰,尊...
原创 唐... 唐高祖李渊是建立大唐王朝的奠基人。他的功绩却被史官们截取,甚至于歪曲了一些真相。细察原因,是因为要突...
原创 他...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成就,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
原创 欧... 自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人开始了对新大陆的探索与开发。尤其是在北美大陆,欧洲开拓者(殖民者)...
原创 内...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内蒙发现了一个清代女子的古墓,墓主人穿着一件龙袍,神奇的是,历经240年,尸身竟...
原创 清... 作为古代皇帝的妃子,相貌不出众没有关系,没有才华也不要紧,家世不好也不碍事,最重要的是冰清玉洁,因为...
原创 清... 民间有言 “多子多福”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传宗接代,认为孩子越多越有福气,当然,是儿子越多越好。古代...
原创 我... 先说说什么是封禅,为什么皇帝要封禅。 皇帝也是一份职业,也需要加鸡腿,也需要亲亲抱抱举高高。 但天下...
原创 误... 清朝晚期战乱不断,各种财政收入受阻,慈禧更因奢侈生活被指祸国殃民,是导致清末外战不利,国家发展受阻的...
原创 诸... 在蜀汉政权中,随着诸葛亮的病逝,随即展开了一场内斗,在人事任用上也进行了重要调整。原本权势正盛的杨仪...
唐诗故事丨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 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在表面上结束了。实际上,唐朝廷远没有全部消灭叛乱和割据的势力。叛军老巢河北一...
原创 三... 赵云作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一直以超凡的战斗力和战无不胜的记录被誉为“常胜将军”。他不仅勇猛过人,而且...
原创 1... 伴随着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中国沿袭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轰然崩塌,后来虽有袁世凯再演“登基”盛典,但...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新书发布... 长沙10月28日电(向一鹏 管震)《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27日在长沙举行,来自中...
原创 古... 在各类古代影视剧中,我们能看到古代军队嗷嗷叫的往前冲。在各种古籍中,也常常能见到士兵舍生忘死得冲锋的...
原创 中... 一,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 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
原创 历... 人们说到项羽的时候,总是会用“力能扛鼎”这个词来形容,说明项羽的力气非常大,能够举起一口很重的大鼎。...
海外华媒河南行:中原文化百闻不... 中新网郑州10月29日电 (刘鹏 李海珠)“河南给我的感觉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书上了解远不如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