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终前为何要杀一向信任的樊哙?只因一个谣言击中了刘邦软肋
迪丽瓦拉
2025-05-28 14:32:14
0

原标题:刘邦临终前为何要杀一向信任的樊哙?只因一个谣言击中了刘邦软肋

刘邦病重危亡时,内心很脆弱,时而悲伤,时而绝望,时而暴躁,时而恐惧,在这样的情绪下决策大事,欲杀樊哙,这完全是一怒之下的冲动之举,老糊涂固然算不上,但在当时的情势下却当不得真。

将历史的时针朝前拨一拨,更利于看清刘邦与樊哙之间根深蒂固的关系。

英布造反时,病重的刘邦内心很悲凉,甚至有些孤僻,他躲在宫中,不愿见人,整日叫身边的宦官陪着。群臣见他颓废不朝,很想进宫劝一劝,但即便周勃、灌婴这样的心腹重臣也不敢擅自入内。

忍了多日,大家都觉得只有樊哙有资格闯宫,樊哙也不推脱,果真率领一帮兄弟推门径直闯了进去。

闯进去立在刘邦的病榻前,樊哙痛哭流涕说的一席话,不仅识大体顾大局,而且很有人情味。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樊哙这个人虽是屠狗辈,但在关键时刻却不是寻常人,有见识,有胆略,有性情。刘邦刚入关时,是他力劝刘邦还军霸上,勿贪秦宫奢华的享受;鸿门宴上,剑拔弩张,险象环生时,是他闯进项羽大帐,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不惧霸王天威,破掉了范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图谋。

这样的一个樊哙,在刘邦的心目中自然分量极重,不是一般功臣可以比拟的,这从诸多历史事件中也能看出来——刘邦做沛公时,樊哙就是他身边的随从侍卫;刘邦四处开始征战后,樊哙在其麾下扮演的始终是心腹先锋的角色;到了刘邦定天下,平异姓王叛乱时,樊哙更是其信得过的自己人,征讨叛军的主将,讨伐燕王臧荼,他是主将;诱捕楚王韩信,他是主要随从;讨伐韩王信,他是刘邦手里的硬牌······因为是绝对嫡系,又不断立有战功,大汉开国后,樊哙并未遭遇到刘邦的猜忌、打压,相反是一路上扬,赐爵列侯。

刘邦与樊哙关系非同寻常,还有一个佐证,他俩是连襟,樊哙的正妻是吕后的亲妹妹。刘邦对帝王术是很精通的,若是他对樊哙不放心,大汉开国后,鉴于樊哙身上有一层外戚的身份,刘邦绝不可能信用他,而信用他只能说明,刘邦认为樊哙作为自己人恰恰能起到在吕后势力中掺沙子的作用。

有一种说法,刘邦病危时,有打掉吕后势力的念头,只是吕后羽翼已丰,动不了罢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历史上就不会有刘邦病危时和吕后的那一番对话。

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刘邦曰:曹参可。

问其次,刘邦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后复问其次,刘邦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翻译成大白话,再往后也不是你操心的事了。)

由这段临终交代可以看出来,对于吕后操持国政,刘邦也认为这样最稳妥,否则两人不可能这样对话,一个无所顾忌地问,一个用心良苦地答。

但在一个关键环节上,刘邦出现了误判,他认为对大汉江山有可能构成威胁的是异姓功臣,吕后绝不可能干“以吕代刘”的事,所以他才提到了重厚少文的周勃。

这样讲,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这样,刘邦就更没有理由要杀樊哙了。

问题出在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和爱子刘如意身上。如果说刘邦对吕后不放心,只在这一点,他担心自己死后,吕后会因为昔日的嫉恨对戚夫人和刘如意下狠手。

许多人对此有疑惑,既然如此,刘邦死前为何不下诏保护戚夫人和刘如意呢?

站在一国之君的角度,刘邦是有此心,却无法这样做,一来戚夫人、刘如意没江山社稷重要,二来女人的嫉恨心理,刘邦根本没有办法扼杀。他能做的只有悄悄地给赵王刘如意安排一个对吕后有恩的强相周昌,除此之外,只能寄希望于吕后的仁慈。

话虽这么说,但如果刘邦在临死前听说有人要害戚夫人和刘如意,那就另当别论了,这等于是一刀捅向了他心理最脆弱的地方。

刘邦欲杀樊哙就是因为这个。

史书上没有记载是谁放出了这样的谣言,说樊哙已经与吕后结成同党,一到皇上驾崩,就立刻发兵将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等全部杀死。

此时的刘邦即将撒手人寰,他的理智已经消耗完了,只剩下脆弱不堪的情绪,所以当他听到此等谣言时,立刻就发作了,一方面,他觉得樊哙在咒他死,另一方面这样的谣言实在让他心里滴血。

愤怒之下,刘邦急召陈平入宫,要其献策。

因为事关吕后,陈平不敢草率表态,最后含糊其辞地说,可否命周勃替回樊哙,然后问罪。

刘邦根本听不进去,又令周勃入宫。周勃到来后,刘邦直接对两人下令,急赴燕地斩杀樊哙,由周勃代樊哙之兵,陈平火速提樊哙的人头来见。

陈平、周勃二人面面相觑,惊诧莫名,却又不敢违抗,只好领命而去。

这里有一个细节十分的耐人寻味,按说这样的谣言很容易被揭穿,不管是吕后站出来,还是陈平站出来,但这时候却无人这么做,这是为何呢?

只能有一个解释,生命垂危的刘邦因为戚夫人、刘如意,情绪已经彻底失控了,从吕后到重臣,没人愿意节外生枝。

吕后的真实心理还不止如此,她是宁愿看着妹夫樊哙有被杀的风险,却始终保持沉默,不出手相救,这说明这个女人定力十足,也很刚。

当然,看历史要多个侧面的看,史书上的记载是,陈平接到刘邦的诏命后,耍了一个滑头,他深知樊哙杀不得,于是伙同周勃玩了一个拖延战术,只抓不杀,然后将樊哙带回京城。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万一刘邦转危为安,恢复理智后悔了,陈平能有所交代;万一刘邦驾崩了,将活着的樊哙交给掌权的吕后,陈平等于是立了大功。

然而有没有这种可能呢,陈平接到刘邦的诏命之后,就请示或者向吕后表明了意思,史书上的记载不过是他们共同演的一出戏。

凭陈平做事不择手段,极善自保来看,他很有可能这么做,但也有可能,这出戏本就是心照不宣,不用挑明的。

说回刘邦,在即将离世的那一刻,在个人情感上他是个可怜人,他是真担心戚夫人和刘如意,但他能做的也仅限于此。

归根结底,还是江山社稷重要。

再说樊哙,从此之后也是可怜人,刘邦死时,差点人头落地,吕后死后,家破人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伴随着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中国沿袭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轰然崩塌,后来虽有袁世凯再演“登基”盛典,但...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新书发布... 长沙10月28日电(向一鹏 管震)《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27日在长沙举行,来自中...
原创 古... 在各类古代影视剧中,我们能看到古代军队嗷嗷叫的往前冲。在各种古籍中,也常常能见到士兵舍生忘死得冲锋的...
原创 中... 一,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 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
原创 历... 人们说到项羽的时候,总是会用“力能扛鼎”这个词来形容,说明项羽的力气非常大,能够举起一口很重的大鼎。...
海外华媒河南行:中原文化百闻不... 中新网郑州10月29日电 (刘鹏 李海珠)“河南给我的感觉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书上了解远不如走进...
原创 世... 在介绍亚历山大一世之前,必须要重申一下俄罗斯君主称号。公元1547年,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即伊凡雷...
原创 日... 毫无疑问,上世纪日寇的疯狂行径,让日本人永远都无法摆脱侵略者的身份。然而,日本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
延安: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
原创 孙... 2002年10月1日,60周年的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中,花车游行的队伍中,第一张巨幅照片就是孙中山。孙中...
原创 秦... 千古第一帝,秦朝的始皇帝在史上是赫赫有名的,毕竟是开创了封建王朝的雏形的男人,而他杰出的军事才干,和...
原创 张... 一点都不重要。《三国志.张飞传》载:“长子苞,早夭”,早夭就是未满18岁就去世了,这么早去世,张苞能...
原创 他... 大家都知道, 韩信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也是汉初三杰之一,更是我们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
原创 善... 作者:甘棠 一直到汤和去世之前,和朱元璋已经相识67年。 汤和死于70岁,他比朱元璋大了三岁。 三岁...
原创 日... 现在欧洲都是白色人种,可由于历史因素,这些白色人种后来分成了其他种族,比如日耳曼人、雅利安人、斯拉夫...
原创 清... 第一,赫图阿拉城,即今天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又被称为兴京。 赫图阿拉始建于1603年,大体分为内外...
原创 假...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日本在二战期间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日本不仅不承认他们的侵略历...
民间藏家(元代枢府窑龙纹高足碗... 元代枢府窑龙纹高足碗 枢府窑是元代景德镇为当时军事最高机关枢府院烧造的官窑瓷器。枢府瓷的釉色偏白,呈...
原创 中... 提起王莽,古代史学家们常用“正统”的观念来评价,几乎都认为他不仅是一位 篡位的“巨奸” ,同时还是外...
当研究僧变“偷渡客”,遇见千年...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娇俨 徐添城 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丁威程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