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莽,古代史学家们常用“正统”的观念来评价,几乎都认为他不仅是一位
篡位的“巨奸”
,同时还是外戚干政的代表,因为王莽的存在,汉王朝被一分为二。
倘若没有王莽的话,汉王朝的发展或许会更好。可事实上,近代
封建帝制结束以后
,史学家们就再也没有像曾经一样批判过王莽。
尤其是王莽建立的新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一个短命王朝,但都受到了专家的
高度称赞
。甚至连
胡适
先生都认为,王莽绝对是
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
之所以会被以往的史学家们否定,也不过是因为古代史学家们坚信
“正统”
才是正确的而已。接下来不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莽为何会让史学家们有前后
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
王莽
公元前45年,王莽出生于魏郡元城委粟里,不仅是
西汉政治改革家、
新显王王曼的第二个儿子,同时也是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
的儿子。
仅从身份上来说,王莽在自出生起,就比绝大多数人要“高贵”许多。而他的家族在当时那个年代,用权倾朝野来形容绝不为过,
无论朝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有王家一席之地。
可即便如此权势,24岁的王莽初入中枢的时候,依旧对人十分
恭敬。
无论王家人还是其他家族的官员,都认为王莽是十分
好说话
的人。
并且连西汉皇帝汉成帝也觉得,王家虽然
权倾朝野
,但有王莽这样贤能的后辈,注定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总而言之,当时王莽在朝堂上面,堪称
社交典范。
而江湖之中,王莽虽然身居高位,但从来不会以自己为尊贵。他不仅
礼贤下士、清廉俭朴
,还时常将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
甚至在朝廷号召接济穷苦百姓的时候,王莽第一时间响应,果断将自己出行使用的马车卖掉捐献给穷人。因此,西汉民间对王莽的喜爱也远超人们想象,甚至还有人专门作歌称赞
王莽。
可如此优秀的一个人,最终为何会逼迫皇帝
禅让
皇位给他呢?而他广受后世专家们认可的新朝,为何又会在极短时间内就走向了覆灭?
关于这两件事情,还要从王莽的理想,以及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状况开始说起。事实上,
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时代认知的限制,
早已注定了王莽的结局不会理想。
新朝
公元8年,当王莽的叔伯等辈分、威望都极高于他的大臣们,都先后去世以后,王莽将朝堂所有权力集中于一身,并利用禅让的方式,逼迫皇帝将皇位禅让给他,并建立了新朝,而这也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禅让”
的由来。
自新朝建立以后,王莽提出
土地国有制,
决心打造一个没有穷人,也没有懒人的国家。在王莽的设想里面,
只要人人劳作,新朝必然将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为了实现这伟大的目标,王莽退出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
“耕者有其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任何封建王朝发展到后期以后,都必然会出现阶级固化的情况,地主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身价也越来越高。
穷苦百姓们却始终被压榨,没有土地可以耕作,只能给地主们打工,拿着微不足道的薪酬。
而王莽就是要打破这样的制度,将田地全部收到国家手中以后,再逐一进行分配,这样一来,老百姓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以后,吃穿用度也就不用国家操心了。
不仅如此,王莽还曾表示
,一个人如果四肢健全,那就必须要进行劳作。
正是这样的治国方针,让无数史学家们高度称赞,认为王莽完全就像穿越过去的一样。
可王莽却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他的想法实在
太过理想。
虽然王莽自身大权在握,但世家大族也不可能看到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
为此,王莽和世家的博弈正式展开,
可仅凭他一人之力,又怎么可能斗得过沉淀数百年的家族势力。
当所有上流社会联合起来
反对
皇帝的时候,即便皇帝也只能选择
妥协。
最终,为了保证国家还能正常运转,王莽只能
收回新政
。只是老百姓已经习惯了自给自足的生活,说好了让他们种地,现在又要收回去?
更可怕的是,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至,百姓们走投无路,只能
揭竿而起。
就这样,王莽的新朝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他本人,更是凄惨地死在更始军的乱军进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