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不仅如此,《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就是当时人们并不认可。而庞统则不同,20岁按触庞德公会谈后,被对方夸为“南州士之冠冕”,名声大震。
这种名声,孔明是没有的。庞统的才华、计策、谋略智慧皆符合一个才干人的思维,可以说是当世才华人物的一个真实缩影。他有着多数才华横溢的人的傲气、刚正、豁达。足智多谋、巧言善道“凤雏”庞统的才华最为璀璨,但命运最为多舛。庞统的性格是孤傲、清高,不入俗流。
最早时候,庞统在哪里谋事呢?大家可能想不到,其实他是周瑜的幕僚。当时,东吴孙坚孙策时代有许多谋士,著名的张昭、鲁肃等等。而庞统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在赤壁之战中,他提出对付曹操的办法,便是火攻和连环计,得到了周瑜信任,委派他出使曹营,以保证连环计的实施。
统曰:“水军多疾,须用良医治之。”时操军因不服水土,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操正虑此事;忽闻统言,如何不问?统曰:“丞相教练水军之法甚妙,但可惜不全。”操再三请问。统曰:“某有一策,使大小水军,并无疾病,安稳成功。”操大喜,请问妙策。统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不得不说,庞统的执行力很好,他赢得了生性多疑的曹操的信任,让曹操陷入设计好的陷阱,不但圆满完成任务,而且成功脱身。火攻和连环计,得到了周瑜信任,委派他出使曹营,以保证连环计的实施。不得不说,庞统的执行力很好,他赢得了生性多疑的曹操的信任,让曹操陷入设计好的陷阱,不但圆满完成任务,而且成功脱身。
可谓是名声大噪,我们知道在当时的那个三国乱世之中有了好名声,之后的事情自然方便许多。在三国的枭雄之中,曹操、刘备、孙权都是一个唯才是举之人。尤其是孙权,在用人这一方面他向来是不拘一格、不看门第、不计仇怨的用人艺术,使得东吴集团英才辈出,远胜西蜀,直追曹魏。
即便是有“两代世仇”的刘基,“敌国来降”的甘宁,孙权都能各授其职,量才录用。但是孙权在见到庞统的时候,却显得十分反常,首先那时庞统的名声已经名动四方,有了火烧赤壁的连环计,又有司马徽先生所言,可是孙权却是一反常他的因为其的相貌而拒之门外,这绝对不符合孙权的用人方式。
于是庞统离开了孙权,前来投靠刘备。我们知道庞统离开孙权的理由也十分简单,就是因为相貌的原因,才华得不到施展。然而他到刘备这里之后,境遇并没有比在孙权哪里好,但是就是不走了,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刘备占据荆州,领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
只是让庞统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一直没有受到刘备的重用,之所以后来庞统进入刘备的高层还是因为鲁肃。想来鲁肃是什么人,跟随孙权多年,对其忠心耿耿,又怎么会亲自写推荐信给刘备让其重用一个如此有才能之人呢,这不是为虎作伥吗?可是鲁肃却是这么做了,最后刘备看了鲁肃的推荐信,与庞统交流过之后,发现了其的才能,庞统得以被重用。
想来这非常的不符合常理。后来刘备在进攻西川的时候,庞统得大任后,马上提出蜀汉入川据守的策略,他似乎对夺取西川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三番五次催促刘备实施计划,但刘备本着按部就班的原则不予理会。这时庞统急了,连夜加班搞出了上中下三个夺川办法,扔到刘备桌上:“你自己选吧!”
令刘备不得不选出其一。而刘备在诸葛亮的默许下,同意了庞统夺取西川的建议。因为在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计谋,孙权十分想看到刘备夺取了西川但控制不了西川的情形,这样他就可以用靖难之名,出兵西川“帮助”刘备。
从而达到不费一兵一卒入主西川的目的。但是庞统还有孙权都没有想到诸葛亮看透了其中的内幕,所以在取西川成功之前,必然是要除掉庞统。于是有了后来的事情,那便是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就这样庞统英年早逝。庞统一个文职,却带兵行军打仗,这也是一个疑点。
却说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值夏末秋初,枝叶茂盛。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此处是何地?”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
我们知道庞统死于出征西川的路上,路上有个地势险要的地方叫落凤坡,他的死就像是上天安排的一样,但是庞统的死值得我们去仔细推敲。凤雏可是与诸葛亮齐名,当时徐庶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得天下,可见凤雏不是一般的谋士,如果诸葛亮是世界第一他就是世界第二啊,但是为什么一个这么优秀的谋士会犯这么简单的错误呢。由此想来也就不难解释诸葛亮和刘备看穿了庞统和孙权的计划了。